剪泥鳅
焐泥鳅
毒泥鳅
装泥鳅
挖泥鳅
文/南山乔松
01剪泥鳅
在婺源沙城李(村名),盛夏,午后,一个小身影出现在田沟边。
不远处的梨树上知了吱呀吱呀地叫个不停,身旁田层畈(即田埂)上一条条蛇变(即蜥蜴)唆唆地穿来窜去,一个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嘴里嘟噜着:“这狡猾的泥鳅,怎么这么难剪着?!”
田沟里泥鳅很多。泥鳅都是独行侠。
天太热,泥鳅在午后大多躲在凉凉的淤泥里歇息。但时间长了总会不情不愿地窜出头来吸口气,顺便在水里优哉游哉游一会,然后匍匐在水底警惕地看着这个世界。
小朋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手握一把张开的泥鳅剪,慢慢地伸入水里,在即将接触到泥鳅的时候,他迅速地剪去。
尽管他小心谨慎,但是他的影子还是出卖了他。
说时迟,那时快,匍匐在水底的泥鳅迅速地打了一个猛,噗的一声钻进了泥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一圈小浑水从水底泛上来。
“这泥鳅,什么时候学得眼睛那么尖!”小朋友失望地感叹着。
这个小朋友正在田沟里剪泥鳅。他已经忙活了半天了,还是一无所获。
知了的叫声令他心烦,蜥蜴的眼神里好像也充满了幸灾乐祸。
长大以后才明白,其实不是泥鳅眼睛尖,泥鳅的视力不好,可是它们对水的震动(即水波)反应很快.这是它们的本能和赖以生存的必要技能。四两拨千斤,水和泥是它们的地盘!
看来,剪泥鳅不容易。要想吃泥鳅,得换个方法逮它们。
02焐泥鳅
早年,农村造新屋,粉刷墙体用的是石灰浆。把一块块生石灰打碎,浇上水,生石灰遇水发生反应,瞬间嗤嗤冒热气,这叫“焐”[wu]。
同理,把生石灰块丢进田沟里,田沟里的水与之反应,瞬间会热起来;或者直接朝田沟里丢熟石灰。这样,田沟里一片乌烟瘴气。
这下,田沟里的泥鳅就倒霉了!
它们被呛得涕泪横流,叫苦连天,不得不从泥里爬出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同时,它们眼睛睁不开,像瞎子一样东逃西窜。
这种情况下,泥鳅呈半死不活状,乖乖成为猎物,被人一条条拾走。这就叫“焐泥鳅”。这是小朋友的最爱!
03
有一次,逮着村里有家造新房子的机会,我们几个小朋友偷偷拿了些石灰,投进祠堂门口(地名)那条水沟里焐泥鳅。
石灰一倒下去,泥鳅果然就吃不消浮出水面来了。快抓!
大家都没有带泥鳅剪,就用双手捧泥鳅,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焐泥鳅有个缺点,就是石灰水起效时间短。一旦失效,泥鳅回过神来就逃跑了。于是抓泥鳅得抢时间。
没过多久,果然石灰眼看就要失效了,但此时大家才抓着一点点泥鳅,怎么办?没有办法,于是大家气得在水里走来走去。
这一顿乱走,把水搞得很浑。大家突然发现,浑水对泥鳅一样具有杀伤力:面对乱糟糟的浑水,泥鳅照样要浮出来喘气,所以一样可以抓。
原来“浑水摸鱼”就是这样来的啊!
后来才知道,其实,不论石灰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水里缺氧,泥鳅和鱼都必须出来喘气,也就是呼吸氧气。此时,就是逮它们的好时机。
得到这个意外发现后,于是我们就大搞特搞浑水,意外抓到了不少泥鳅,还有藏在水草中的小鱼。
直到最后搞得筋疲力尽才罢休。
这次焐泥鳅,应该有发小李×根、汪×根、董×根、郑×根等,抓了多少泥鳅不重要,难忘的是过程的快乐。
04毒泥鳅
小朋友焐泥鳅更多为了乐趣,而大人要现实得多,他们不看过程,只追求结果,所以他们抓泥鳅的方式很狠!毒泥鳅。
早年,家乡的人们毒鱼用鱼藤根,毒泥鳅用柽子饼。柽子,音同圣旨。
家乡婺源,田里种油茶,山上种柽子。油菜籽榨油后的饼,我们叫“菜饼”,这是鱼喜欢吃的;芝麻榨油后的饼,我们叫“麻饼”,这是小时候的美味;柽子榨油后的饼,我们叫“柽子饼”。
在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买不起肥皂的人家经常用柽子饼来洗衣服;当然,柽子饼是泥鳅的克星!人们往往用它来毒泥鳅。
把柽子饼敲成碎末,在泥鳅出没的水里,用力冲洗,柽子饼碎末被冲洗出很多泡沫。这些泡沫对人无害,但对泥鳅来说,如同毒药,威力无比!
泡沫顺着水势流动,并迅速在水里散开。所到之处,泥鳅像喝醉了酒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痛苦无比;眼睛也睁不开,昏头转向;而且浑身无力,想逃都逃不动。
石灰基本焐不死泥鳅,但是柽子饼可以毒死泥鳅。大部分泥鳅和鳝鱼直接醉死,翻身,露出白白的肚皮,浮在水面上。越是小的抵抗力越弱,死得越快。
于是,人们只要顺手拾拾就行,这就是毒泥鳅。
毒泥鳅要选在盛夏午后最热的时候,此时也是药效最好的时候。
05
一个盛夏的午后,二哥带我去羊角面前(地名)自家的田里毒泥鳅。几天前耘田时,二哥发现了这里泥鳅多。
柽子饼冲洗出来的泡沫在田沟里散开后,到处都是醉倒的半死不活的、或者死了翻白的泥鳅。我们赶紧拾。
夏天,南方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就会来阵暴风雨。
刚刚艳阳高照,就在我们忙活着拾泥鳅的时候,不巧,瞬间狂风暴雨。我们心想完了,泥鳅要醒过来了,于是赶紧抢拾。
正拾着,二哥突然跑过来,神色严峻地说:“有条蛇,大蛇!正在那边偷吃泥鳅。”
这倒是的,阴雨天,尤其是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这恰恰是蛇出没的时候。
从小我见着蛇呀狗呀的还感觉害怕,现在小区里见到大型犬,我均避之唯恐不及。
我见二哥迅速拔出一根南瓜插跑过去,我也跟过去看。南瓜插,搭南瓜藤爬的架子中那些木头立柱,我们叫“南瓜插”。真是一条大蛇,趁着暴风雨,在田沟里一路饱餐泥鳅。
二哥一阵乱打。说大蛇打七寸,意思就是打蛇脖子最细那。蛇死了,挑起来,挂在南瓜插上,比我人还长呢。
然后,我拿着泥鳅,二哥拿着另一样战利品蛇回家了。
后来,二哥把蛇拿去上街(村名)卖了。上初中时,上街马路边有个收蛇的。
06装泥鳅
随着河里的鱼越来越少,空有一身弄鱼本事的父亲只能望河兴叹,于是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小溪和田沟,去装泥鳅。
父亲是朴素的,他从来不参与毒鱼毒泥鳅,而是采用温和的装泥鳅:晚上,用泥鳅笼装在泥鳅与鳝鱼出没的田沟里,两边用泥筑起坝。水最后只能流经泥鳅笼而过。
这种泥鳅笼的入口特殊,呈倒圆锥形,泥鳅有进无出;而另一头有个活盖,把盖打开,里面的泥鳅与鳝鱼就自己掉出来了。
早上,父亲很早就去收泥鳅笼。以免被居心叵测的人拿走了,而编织泥鳅笼是耗费时间与精力的。
物以稀为贵,这样装来的泥鳅或鳝鱼不仅是野生的,还是活的。这是饭店招徕顾客的重要美味!
父亲装泥鳅,母亲卖泥鳅,他们配合默契。
没办法,为了生活,而我还要读书。
07挖泥鳅
到了冬天,泥鳅哪里去了?泥鳅冬天躲在泥下冬眠呢。
它们躲在地下约一尺左右的地方。这地方冬暖夏凉,敌人找不到。它们不吃、不喝、不动,不消耗体力,有时还养得胖胖的。
怎么抓到它们?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对付这种冬眠的泥鳅,那就是一个字:挖。
挖泥鳅要选择那种带点水的田。因为水是泥鳅赖以生存的需要之一,水也能保证泥鳅赖以生存的泥软软的好钻。
小时候,我跟随父亲出去干活经过田埂时,就时常看到大人们在田里挖泥鳅。
小锄头和双手并用,逐一向前挖。挖着挖着,突然就蹦出一条被打扰了美梦的的泥鳅,蹦跶几下乖乖就擒。
挖出来一会一条的都是胖泥鳅。可能小泥鳅都被冻死了吧。只要田选择得当,挖到的泥鳅还是不少的。
父亲通常跟对方打招呼:“根荣哩,可以啊,今天收获不错嘛!”
“嗯嗯。”对方回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弄点泥鳅回家吃吃。吃不了就晒干,等过年或正月里有客人来,不又多了一个好菜了吗!”
面对着满满的收获,挖泥鳅的人一脸自豪。
08
传说有一道菜叫“泥鳅钻豆腐”。从小到大,我经常听人说,就是从来没见谁成功做过这道菜。
而我还是怀念“辣椒炒干泥鳅”。把泥鳅剖好,晒干,然后用红辣椒混着青辣椒炒起来,色香味俱全。
母亲做这菜很好吃。这是妈妈味道!愈久愈香。
END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