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鸡蛋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很常见的食物了,年,中国生产了超过万吨鸡蛋,大约是亿个鸡蛋。鸡蛋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便宜,大约一斤才五六块,做法也非常多。但有些不少人对鸡蛋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主要有以下三个:
1.生鸡蛋营养价值高
日本每年因生吃鸡蛋而中毒的人约有2.8万人,有些人认为生鸡蛋的营养没有经过高温的破坏,比起煮过或者是炒过的鸡蛋,生鸡蛋保留了原有的营养物质和口感。
其实不然,鸡蛋壳上难免会含有沙门菌等各种细菌,鸡蛋肉眼看起来被包裹严严实实,蛋壳就像一道防御系统,但在显微镜下观察,你就能看到鸡蛋外壳上布满着许许多多的小孔,而这些小孔足以让各种细菌入侵。如果没加任何烹饪,生吃了这些受感染的鸡蛋,很有可能会引发急性肠胃炎等疾病。而且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如果生吃鸡蛋,大部分营养物质在胃肠道不易被消化吸收,不仅造成蛋白质的浪费,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肠胃疾病。而高温烹煮可以有效的杀灭绝大部分细菌,吃起来更美味也更放心,营养也能得到充分的吸收。
2.蛋壳颜色深的营养价值高
很多人认为白壳鸡蛋是由喂养饲料的鸡生出来的,而饲料里面色素较少,且含有白色的成分,所以鸡蛋壳偏白。散养的鸡吃的食物比较杂,色素较多,所以蛋壳偏红,营养价值也更高,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这样的误区呢?
实际上红壳鸡蛋的营养价值和白壳鸡蛋是差不多的,只是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了鸡蛋蛋壳的颜色,而不是鸡吃了些什么,最重要的是,这种物质并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所以蛋壳的颜色与鸡蛋的营养含量并不相关,更多的是由鸡的品种和遗传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鸡蛋的营养含量和它的颜值没啥关系。
3.土鸡蛋更有营养
普通鸡蛋平均五六块一斤,而声称土鸡蛋的却可以价格翻两三倍,卖到十几块,甚至二十几块钱一斤,但其实土鸡蛋的营养价值和普通鸡蛋差不多,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土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而土鸡蛋蛋黄偏红是因为散养的鸡吃了更多的草和虫子,而草里面含有叶黄素等色素,但并不会因此更有营养。相反,散养的土鸡长期在田地、山野自由觅食,更有可能吃到被农药化肥污染的食物,因此土鸡蛋受到污染的概率也更大。
怎么挑选鸡蛋?
看完了上面的小误区,我们判断鸡蛋的好坏无异于从新鲜和卫生两个角度来看。
1.外观
不是越大的鸡蛋越好,大小适中即可,蛋壳要干净无光泽,表面有一层白霜的就更好了,如果有破损或者发霉的污点,这种鸡蛋最好就不要买了。
2.手摸
优质的鸡蛋外壳比较粗糙,不要选择那些摸上去过于光滑的鸡蛋,并且重量适中即可,如果两个鸡蛋大小差不多,拿起来手感更沉的鸡蛋更新鲜。
3.声音
手握住鸡蛋轻轻晃动,新鲜的鸡蛋晃动起来是没有声音的,不够新鲜的鸡蛋摇起来有震动或者水流动的声音。
4.味道
新鲜的鸡蛋闻起来有淡淡的生石灰味道,而劣质的鸡蛋虽然可能也有生石灰味道,但也可能伴随着淡淡的霉味和酸臭味,当然了,这样的鸡蛋肯定是没人愿意卖的。
除了以上几个有关鸡蛋的误区和小窍门,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