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洗街旧时成都的皮革一条街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8/6314852.html

「本文来源:四川交通广播」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助力“国际商务高地·人文宜居武侯”建设,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与四川交通广播共同推出历史文化系列专题节目《走进武侯》第三季。

成都浆洗街,起于南门大桥,止于洗面桥街,长米,宽14米。从清代中叶开始,成都皮革手工业者多在此聚居,因硝制皮革中有“浆洗”工序,所以这条街得名“浆洗街”。

浆洗街(武侯区地志办提供)

20世纪40年代,成都市有制革厂、制革作坊余家,其中浆洗街至洗面桥就有制革作坊上百家,是成都制革集中地。当时制革大多以硝制牛皮为主,工艺原始,全部手工操作。在石灰坑内放入熟石灰与硝,若以干牛皮为原料,须先用清水浸泡,后用刀刮平,再下石灰坑;若用鲜牛皮制革,则将刚剥下的牛皮直接下石灰坑。生硬的牛皮在石灰坑中浸泡几天后,便会变得柔软。这就是硝制的工序,也称“浆洗”。浆洗结束后,将牛皮从石灰坑中捞出,用三指宽的铁刨刀将其刨薄,再用红矾、苏打、硫酸等化学原料加以处理,最终染成所需的各种颜色,加工成为成品革。

浆洗街临近锦江,取水方便,也是制革作坊在此集中的原因之一。当时的浆洗街有许多加工皮革的个体家庭作坊,自产自销,小本经营。随处可见铺面后院和小巷内农户的院坝上,竖立着许多大木板,上面钉着一张张“绷板”牛面革,晾晒棚下的竹架上排列张挂着“吊皮”牛面革和牛底革。

浆洗街生产的有牛正面、牛反面、羊正面、羊反面、牛底革以及“白硝”底革等各类用于皮鞋、皮件、布鞋底等产品的皮革用材。

20世纪40年代,大量人口汇聚成都,促进了制革业的繁荣发展,因价格低廉,皮革供不应求,甚至远销省外。这里生产的浅粉红色、切口色调一致的栲胶牛底革颇有声誉,耐磨的“青杠牛底皮革”和羊反面革等更是远销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20世纪50年代,制革生产小作坊成立了较具规模的“皮革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后,浆洗街上开始出现经营制鞋所需各种主辅原材料的商店,货源来自省内外厂家,品种丰富、规格齐全。由于货源充足、人气商气兴旺,浆洗街成为了皮革经销的黄金口岸,约家皮革经营商家沿街为市,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皮革一条街”。

改革开放后,浆洗街因皮革市场火爆,交通堵塞,成都市政府结合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决定拓宽改造从老南门大桥至衣冠庙立交桥路段。从年起,浆洗街被纳入市政府旧城改造的实施范围。

拓宽改造后的浆洗街宽40余米,设6车道,快慢车道之间以绿化带相隔。浆洗街进行扩建改造后,皮革经营商家全部迁走,“皮革一条街”也逐渐不复存在。

4年,南大街至浆洗街兴建了一条横跨锦江的跨线桥,标志着浆洗街成为成都老南门一条重要的通衢大道。原浆洗街两侧破旧民房拆除后,现代商圈开始兴起,都市高层建筑沿街拔地而起,浆洗街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虽然已看不到满街商铺浆洗皮革的身影,但因它而发轫的武侯鞋业却发展到簇桥、金花等乡镇,并推动武侯区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女鞋之都。

方志武侯原创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武侯

“方志武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