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嗓子眼小小棉签都去哪儿了徐州日产1

手上白癜风能治疗吗 http://m.39.net/news/a_9449234.html

“张大嘴巴,抬起头”“啊”……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从3月28日开始,徐州开启了全民核酸检测,“捅嗓子眼”成了每个市民的功课。可是,你知道吗,按照徐州全市余万人口,每人使用一根棉签就是余万根,这么多棉签最终都去了哪里呢?扬子晚报记者30日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徐州日产核酸检测的医疗废物达10吨,最终大部分都变废为宝,成为供市民使用的电能。

短暂几秒小小棉签就成了医疗废物

3月30日上午,在徐医附院东院核酸检测采样服务点,准备检测的市民排成了长队,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并自觉间隔一米距离。记者观察发现,每次采样时,护士都会取出一个十几厘米长的新棉签,要求被采集者张大嘴巴,然后熟练地将棉签伸到其咽部剐蹭几下,然后左手拿过一个取样管,右手将采样后的棉签插入取样管中,稍稍用力,棉签头部就被折断进入取样管中并密封,长长的棉签杆则被丢弃到黄色的医废垃圾桶中。

据了解,徐医附院东院日常为普通市民和住院患者检测,最高日检测量达到1万多人。

采样后的棉签,头部被装入取样管后,贴上相当于“身份证”的条形码,封袋后装入一个透明的密封箱内,然后由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送到徐医附院东院感染疾病科PCR实验室的传送舱,由传送舱投送到实验室内进行检测,三四个小时以后就能出来结果。

检测后的棉签头、使用后的棉签杆,都会作为医疗废物装入黄色的密封包装箱,箱子上面印着医疗废物的标志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电话,并写着“高度危险感染性废物”几个醒目的大字。穿着防护服的垃圾收集员会仔细地一箱箱称重、记录,这些数据都要上传到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平台上。随后,这些医废送到百米之外的核酸采集点医疗废物暂存点。

放置在暂存点的医疗废物,都由徐州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危废中心)的收运人员统一“押送”到危废中心。

处置小小棉签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3月28日晚上6点多,我们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通知10名已经下班的收运人员回到单位随时待命。”危废中心副总经理高琳说,29日清晨5点多钟,收运人员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清早7点钟,所有收运人员都被派出去开始工作。

29日下午4点半,收运人员张国先从新沂拉了一车医疗废物运回到公司,本来可以结束工作的他,开始了义务加班,到位于九里附近的一处暂存点去运输医疗废物,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忙完。

中午和晚上他吃的都是公司提供的自热饭。天气渐暖,每天从上忙到晚,张国先的防护服内穿的是半袖。为安全起见,他每天要更换2到3次防护服。

经过严格的密封运转,来自各个暂存点的包括核酸检测棉签在内的医疗废物被送到了危废中心。在危废中心院内,可以看到醒目的焚烧车间、蒸煮车间两栋大楼。焚烧中心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气味。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医疗废弃物从转运车上卸下,一箱箱装入斗提机中,缓缓升入上层,旁边还有人在不停地喷洒消毒水。

楼上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遥控指挥焚烧车间。点击鼠标,医疗废弃物就自动从斗提机内倒入锅炉中,开始焚烧,燃烧室内最低控制温度为摄氏度。在这里,一根根核酸检测棉签变成灰渣,然后交给有资质的单位拉去填埋,包括产生的烟气,也需要利用消石灰、活性炭等进行后期无害化处理,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小棉签变身成了电能继续“发光发热”

经过一系列复杂、严格的消杀处理后,包括小小棉签在内的所有医疗废物都已被破碎毁形。它们的下一个去处就是生活垃圾发电厂,在这里小棉签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奉献——焚烧发电,变成电能,也结束了自己短暂却精彩的“人生”。

据了解,因为全民检测带来的医疗废弃物急增,徐州市启动了应急预案,并针对涉疫场所的医废管理处置是否合规进行检查。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化学品和辐射管理处科员陈彥强介绍说,3月29日全市共产生医疗废物44.吨,其中核酸检测产生医疗废物达10.吨。

随着核酸检测的高频次开展和疫情的发展,急增的医疗废弃物很快就会超出市危废中心的处置能力。为解决运输和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徐州要求每个街道、乡镇至少配备一辆能够运送医疗废物的密闭厢式货车,并配备专业驾驶员。除危废中心外,另外指定了9个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扬子晚报记者马志亚通讯员吴云文摄

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