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有通过辩日难道孔子的两小儿,有勇敢聪明的司马光砸缸,有聪明机智的曹冲称象,有聪明的王戎等等。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个机智少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陈元方: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大致意思就是,陈元方的父亲与朋友相约出去游玩,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但是时间到了,朋友仍没有到来,于是陈元方的父亲就离开走了。朋友到来后遇到了陈元方,就像这位客人说明了情况。没想到这位朋友却怒骂陈元方的父亲。陈元方也毫不客气的予以回怼,零朋友感到非常惭愧。陈元方指责对方无信,无礼,不卑不亢,义正言辞,使对方羞愧难当。在诗歌方面,也有很多的天才儿童,小小年纪就能写出令大人们惊叹的诗作。《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写作年龄是7岁。这首诗用精确的语言写出了鹅的形象与动作,使鹅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的眼前。这里有丰富的色彩,也有动静结合的手法,成为咏鹅的佳作。这首诗也是我国儿童唐诗的启蒙之作,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送兄》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被选在《全唐诗》中,是出自一位7岁的小女孩之手。题材是送别诗。前两句中“别”“离”点明主题。同时以云,叶起兴,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在这样一个萧瑟的环境中送别兄长,不由得使人心伤。后两句以“雁”和人作对比。雁的群居的,但是人和雁不一样,人却是离别的。可以说整首诗情景交融,颇具唐诗风范。很难想象这位是出自7岁的小女孩之手。《赋新月》唐·缪氏子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这首诗作于唐朝开元年间,一位姓缪的孩子被誉为神童,被传到皇帝的耳朵里,7岁时召试,写了这首诗。这首诗的题材是咏物诗,吟咏的对象是新月,也就是缺月。就是白居易的诗中的写的“月似弓”。这首诗的开篇也是以弓喻新月,是一张未上弦的弓,颇有新意。后一句说的新月升到的位置,着一挂字,对应于弓的比喻。后两句发表自己的看法,蕴含事物在发展的哲理。《牧童诗》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7岁时写的诗作。一个可爱的小牧童骑着牛缓慢的经过,短笛横吹,笛声悠扬传到了四面八方。一幅恬然自足,快然自乐的景象。但是后两句却突转,写出了另一层新意。对当世人追逐名利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可谓是发人深省。《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2岁的于谦作的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志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时年约十七岁,其中颈联是千古名句,经常被人引用。同时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新意,一改离愁别绪而为勉励鼓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年十七岁,是一首思乡诗。佳节思亲写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后两句荡开一层,从对方写思念,是思念之情倍增。有志不在年高,有才不在年少!这些少年儿童的杰作是否惊到了你?我是窝商谈高考古诗词鉴赏,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感觉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