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石灰吟,大家应该都会背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后两句是什么呢?请选择∶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朋友们,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呢?排除浑和全我们先不看,是粉身碎骨还是骨碎身?带着这份好奇,我们查阅一下资料,看看他总共有几种说法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一查不要紧,估计得让你跳八跳。是的,他的确有八种说法。相传明代于谦在十二岁(我国古代的神童真多,王石写的《伤仲永》是个神童,五岁就能写文章。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了咏鹅,王勃十四岁写了《滕王阁序》。相传于谦有一天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由此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从而写出了这首诗。
如今这首《石灰吟》诗,在古时各家文献资料中,一些字词句则各有不同,存在着大同小异之别。
(一)在明代侯甸《西樵野记》中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焰光中走一番。粉骨碎身都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二)在明代沈周《客座新闻》中作“千槌万凿出深山,烈火坑中炼尔颜。粉骨碎身皆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三)在明代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作“千槌万凿出名山,烈焰光中走一番。粉骨碎身都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间”。
(四)在明代姚广孝《逃虚类稿》中作“工夫打就出深山,烈火曾经焕一番。粉骨碎身都不问,要留明白在人间”。
(五)在明代孙高亮《大明忠肃于公太保演义传》中作“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在清代剑野《御选明诗》中作“千槌万凿出深山,烈火丛中炼几番。粉骨碎身都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七)在清代孔自来《江陵志余》中作“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光中走一还。粉骨碎身都不顾,独留清白在人间”。
(八)在清代胡九皋《续修江陵县志》中作“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光中走一还。粉骨碎身都不顾,独留清白在人间”
这于谦真是个神童,它不仅能把白色的石灰写成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他还写了一首诗是赞叹黑色的煤炭的。
看到这里,各位朋友,我们肯定会想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版本啊!要是把这道题放到诗词大会。让选手依次背出这八个版本的八首诗,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够背得对。
是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文字来记录的。在记录的和传播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版本。但是一首诗出现这么多版本的情况下,确实非常的少见。并且这么多的流传版本都是在明清,两代所出现的,相隔的时间并不久远。正是这些五彩缤纷的各种文字的差异,才给了我们求知和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