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考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一、选择题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第十单元复习酸和碱基础知识教学视频详解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A.NaCl 氯化钠 食盐B.CaO 氧化钙 熟石灰C.Na2CO3 碳酸钠 纯碱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2.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④生石灰 ⑤澄清石灰水A.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⑧④⑤D.④⑤3.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4.下列实验用品:①pH试纸;②无色酚酞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出来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化学老师讲化学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6.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体7.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丙可能为)()化学老师讲化学A.碳酸钙B.氧化钙C.氢氧化钙D.碳酸钠8.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化学老师讲化学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1.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化学老师讲化学A.H2OB.AgNO3固体C.浓盐酸D.KOH固体12.某同学错题本中记录的下列内容,不合理的是()A.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金刚石可用来割玻璃C.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3.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或类比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D.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14.如图是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像正确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恒温下,在一定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在等质量的镁和铁里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D往一定量的NaOH和Ba(OH)2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第十单元复习酸和碱基础知识教学视频详解二、填空题15.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____。(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____。(3)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化学老师讲化学(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配制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①配制该溶液的步骤:计算、___、溶解(混匀)、装瓶贴标签;②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a的作用是___。16.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化学老师讲化学(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__保存。(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填“酸”“碱”或“盐”)。(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填化学符号)。17.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化学老师讲化学(1)图中X应是____(写化学式)。(2)图中发生置换{!--PGC_COLUMN--}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任写一个即可)。18.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化学老师讲化学(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2)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19.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化学老师讲化学(1)甲可能是____,丙是___;乙的一种用途是___。(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___。(3)写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_。三、实验探究题20.研究小组对氯水(氯气的水溶液)进行探究。(1)测定氯水的酸性:取少量氯水,向其中滴加___(选填指示字母),一开始应观察到滴加的指示剂在氯水中显____色。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2)氯水具有漂白性,请你参与“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研究。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1: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2: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3:氯水中的HCl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4:氯水中的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化学老师讲化学通过探究,找到了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实验(1)向氯水中滴加几滴所选指示剂后,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21.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____(1)BaCl2溶液显中性。(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老师讲化学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实验室应__保存氢氧化钠。(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__,因为Ca(OH)2是___。四、计算题中考化学复习通用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视频详解22.取4.4g部分被氧化的镁带样品,加入到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中,镁带和H2SO4均恰好完成反应。(1)写出上述镁带在H2S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反应完成后生成MgSO4的质量为__g。(3)该镁带样品中MgO的质量为___g,其中未被氧化与已被氧化的镁元素的质量比为__。(4)若生成的Mg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求该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一:选择题1-5BACBB6-10BCAAC11-14BCBC二:填空题15:(1)小木棍沾有浓硫酸部位变黑(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3)大量的水冲洗(只答“水冲洗”,无“大量”是错误的)_(4)_量取浓硫酸_搅拌,散热,降温16:(1)红色(2)_2NaOH+CO2===Na2CO3+H2O密封(3)酸_(4)OH-17:(1)Fe(2)_Fe+2HCl===FeCl2+H2↑_18:(1)CuO+2HCl===CuCl2+H2O_(2)2CuCl2+O2催化剂(=====)2CuO+2Cl2_置换反应19:(1)FeCuSO4__除锈(2)CuO_(3)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_(4)_Fe2+_Cu2+三:实验探究题20:(1)_b红猜想4HClO实验探究_用胶头滴管吸取稀HCl,滴到品红试纸上思考溶液变成无色21:猜想三只有碳酸钠实验探究一_溶液变成红色实验结论2NaOH+CO2===Na2CO3+H2O反思交流__密封白色沉淀_微溶于水_四:计算题22:(1)MgO+H2SO4===MgSO4+H2O;Mg+H2SO4===MgSO4+H2↑_(2)_18_(3)_22∶1(4)解:设2.2g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Mg+H2SO4===MgSO4+H2↑.2gx2.2g(24)=x(2),x≈1.8g该溶液的质量为4.4g+g-1.8g=.6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