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的导读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引语,告诉了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先辈们的远大志向和爱国精神。
古诗的学习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了解作者-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感受意境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这三首古诗。
学习《马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他有个雅号叫”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前两句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后两句用金络脑”象征马受重用,表面在写马在沙漠中奔跑,实际是在问自己什么时候能被国家重用,可以报效国家。
整首诗的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马自喻,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
学习《石灰吟》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爱国名臣于谦。于谦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整首诗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前两句高度概括了石灰开采和烧制的过程,后两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赞美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了作者像石灰一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学习《竹石》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燮,字板桥,后人习惯称他郑板桥。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这首诗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整首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前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咬”一个“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强的精神。后两句“千”、“万”是虚指,写出了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任尔”一词写出了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全诗写出了作者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这三首诗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借一样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最后,我们再来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三首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