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7次下西洋,除了展示明朝的国力,还有

甲氧沙林液 http://m.39.net/pf/a_5231253.html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郑和7次下西洋中的前6次,是在永乐期间,即明成祖朱棣当政的时期。朱棣六遣郑和下西洋,除了展示大明王朝的国力,加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还有其他目的吗?

在《正说明朝十六帝》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考究大批史料,分析朱棣上台的始末,指出郑和下西洋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寻找被朱棣“靖难之役”夺权的建文帝下落。

《正说明朝十六帝》,纵向以明朝十六位皇帝在位顺序为主线,横向以每个皇帝统治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正面讲解明朝的历史,解说重要疑案。这本书由青年学者许文继和陈时龙共同撰写,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审订。

陈时龙和许文继,目前均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史研究所明史室,分别从事明代思想文化史、徽学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这本书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依托,讲述了自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到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除了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十六位皇帝还做了哪些惊人的事情?我们从《正说明朝十六帝》这本书中挑几件来看看。

01喜欢结纳儒士的草莽太祖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一说起锦衣卫,大家就会想到武功高强,但却残忍冷漠的一帮人,这是一些小说和电视剧留给我们的印象。锦衣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一个特务机构,目的是加强对大臣们的监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生草莽,小时候是个放牛娃,曾经当过乞丐,也做过和尚。因为这些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加上四处云游,开拓了他的视野,也对社会各阶层有所了解。朱元璋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

在登上皇位后,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国可以用武力,而治国不能单凭武力。因此,他很重视网罗人才,让文臣和武臣们相辅相成。

但是,朱元璋出身布衣,年轻时走南闯北,清楚地了解民间现状,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加上他始终摆脱不了那种小农意识,顾忌下面的人背叛。所以,他特别注意加强皇权的统治,改革政治体制,整顿吏治。

他因此设立了锦衣卫,主要从事侦察、逮捕和审问等活动,用来监控大臣们的一举一动,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对皇上忠心,防止他们营私舞弊,结党乱政。锦衣卫的首领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汇报。

《正说明朝十六帝》中讲了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在锦衣卫的监控下有多恐怖: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某次上朝后回到家里做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六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 饭熟时”。第二天,朱元璋告诉他,诗作得不错,但是应该将“嫌”字改为“忧”字才合适,吓得钱宰大惊失色,连连磕头谢罪。

明朝后期,锦衣卫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的工作,比如在万历期间的 中,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给明代后来的皇帝起了一个恶劣的头。明成祖朱棣在锦衣卫之外,另设东厂;后来宪宗朱见深又设了西厂;武宗朱厚照统治的正德年间,宦官刘瑾劝他设立了内行厂等等,都成了维护皇权的重要手段。

但是这些特务机构更多的时候是被专权的太监刘瑾、魏忠贤等人利用,成为打击报复大臣们的有力武器,令很多忠臣惨死其中。

02被俘、幽禁后复位的英宗朱祁镇错杀功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 。”这首《石灰吟》是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七言绝句。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深受百姓爱戴。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入侵,英宗朱祁镇率队亲征,但土木堡一战失败,朱祁镇被俘。因当时英宗的长子才3岁,无法胜任国事。于谦建议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即景帝,还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了瓦剌人。

《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中对于谦的评价颇高,说他在蒙古瓦剌人入侵期间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拥立景帝,稳定了明朝局势;二是力排南迁之意,保卫北京;三是以社稷为重,主战不主和,维护了明朝的利益。

蒙古瓦剌首领也先见捏着英宗在手也占不到便宜了,便决定放他南归。回来后的英宗被禁闭在南宫,景帝派人严加看管,时刻提防。刑科徐正提出将英宗迁置到封地,景帝不但不同意还处置了徐正,说明景帝还是有些仁厚之心。英宗复位之后,景帝被废,加之原本病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书中对于景帝之死的两种说法都作了分析。因为帝号被废,景帝跟郑和七次下西洋要找的建文帝一样,没能入明皇陵。

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登皇位后,一方面认为于谦有功,但另一方面对他拥立景帝一事放不下。在徐有贞的谗言之下,传令逮捕了于谦,并凌迟处死。于谦死后,蒙古又开始屡屡骚扰明朝北方边境,英宗无计可施,心生悔意却又无可奈何。

虽说英宗废了景帝,但是释放建文帝次子朱文圭、废除殉葬制度是英宗在位期间,受百姓赞叹的两项大的举措。

03铲除魏忠贤、疑杀袁崇焕的思宗朱由检手刃亲生女儿

《正说明朝十六帝》中说,思宗是明代皇帝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复杂的性格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形势。农民战争,后金的入侵,加上朝廷大臣之间的党同伐异和灾荒,令思宗一个头十个大。

思宗是一个勤政、自律,立志有为的皇上,但是,他既想有心为治,却不识用人之道,疑心重,驭下严。这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催化剂。

前面说过,宦官魏忠贤利用皇上设定的一些特务机构,残害了很多功臣。明朝之后的历史学家,对思宗除去太监魏忠贤一事,都一致好评,认为思宗稳重且有魄力。但他因多疑而处死袁崇焕一事,则被认为是思宗统治期间 的冤案。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老先生有一部代表作《碧血剑》,其历史背景就是思宗统治的崇祯年间,明朝即将败亡之际。后来,金老爷子为了弥补《碧血剑》小说中的袁崇焕形象不够充实的遗憾,专门写了一篇《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在《袁崇焕评传》一书中,金庸给明朝打了差评,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黑暗和残暴的朝代。这个评论恐怕与袁崇焕被残忍处置有关。

这本《正说明朝十六帝》中描写到,袁崇焕是最擅长与后金军队作战的明军将领,他“不爱钱、不怕死”,深得士兵们拥戴,他所率领的军队,是明末最能战斗的军队。但他先是被魏忠贤罢免,后被思宗召还后,全力负责辽东的防卫。但仅过3年,就被多疑的思宗处死。

因为多疑,思宗又命人杀了打击李自成军队有功的将领贺人龙,这无异于自毁长城,让农民军有了进攻的机会。

对于思宗来说,还有更残忍的事情,那就是在他被逼上煤山,决定自缢之前,为了不让女儿受辱,先后对两个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下毒手,导致一伤一死。

04写在

这本《正说明朝十六帝》,是紧紧围绕皇帝们的生平而展开的,在史实的选择上,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