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追踪南陵这二十多处遗址,深藏着怎样的

通过多次反复现场考察与甄别,我们发现自从宋代以来,丫山地区民居建筑所使用的”白灰”,是丫山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结果。

丫山历代烧制石灰遗址多达二十多处。除近现代烧制遗址(虾子山)以外,其古代”白灰”烧制遗址主要分布在丫山脚下(现在丫山风景区主门楼后山脚下)和丫木脚前山(往龙山路旁)。

丫山地区“白灰“烧制的方法,古人大多采用”碉堡式“磊砌燃烧,这种燃烧方式叫“烧石灰窑“。窑体呈圆柱形,外围用已经烧制过的煤渣块磊砌,直径一般在两米左右,高约三米,而每一座窑体都是现烧现磊砌,砌好后从底部一侧“小门洞“点火,然后自行燃烧,燃烧时间取决于窑体大小,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在获取生石灰时,窑体从上往下被一层一层剥除殆尽,日久天长,烧制石灰的煤渣杂物堆积如山。

要使石头脱胎换骨变成“白灰“,其烧制方法并不简单,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尽管与木炭烧制,陶瓷烧制不尽相同,但从煤质和石质的选取,以及磊砌“火门“和煤块与石块的摆放,都十分的考究。如果摆放不好就会出现烧不着、烧不熟或窑体坍塌的结果,造成前功尽弃和经济损失。

丫木脚前山(往龙山村路旁),从宋代直至近代都有石灰烧制,这种从古至今反复在原遗址上堆砌式采石烧制较为罕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