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在经历了宦途沉浮之后,感受到命运不公、有志难伸,于是干脆超脱红尘羁绊,并忘怀得失,在林泉之间躲避尘世的烦恼。
有些隐者绝不依赖世外桃源的宁静,而是选择在鱼龙混杂的市井之地修炼,周围无论如何喧闹和繁华,这些高士却显得清静无为,也丝毫不为名利所动。
正所谓小隐入樊丘、大隐住朝市,自古以来,那些渔樵耕读的布衣百姓中,也不知隐藏着多少贤士和高人,那种悠然恬淡的生活环境,实在令人羡慕和向往。下面分享于谦的一首《渔》,情景交融,挥洒自如,堪为明代诗坛的佳作。
渔
明代·于谦
随分生涯一叶舟,利名不到钓竿头。
桃香浪暖三春雨,木落江空万顷秋。
渭水西风吹鹤发,严滩孤月照羊裘。
悠悠往事何须问,酒美鱼鲜醉即休。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23岁登进士第,曾在山西、河南等地担任过巡抚,明英宗年间还被提拔为兵部尚书。他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忧国忘身、淡泊名利,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不幸被小人陷害,最后含冤离世。
于谦文武兼备,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于谦有一首传世名作《石灰吟》,作者托物言志,并以石灰作比,抒写了一种高洁情操,深受后世读者的崇敬。这首《渔》描写了作者在水滨垂钓的一次经历,刻画出节庵先生恬淡的胸怀。
于谦出生于浙江钱塘县,他年轻时就曾壮游各地,入仕后又在多地担任职务,同时为了社稷安危,他又带兵四处征战,其足迹遍布江南塞北,可谓见多识广。不过诗人并不看重那些荣誉,也不在乎背后的冷言冷语,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解甲归田,与鸥鹭为邻,过上一种轻松惬意的日子。
开篇描写渔家生活,展现出一种淡泊的胸怀,“随分生涯一叶舟,利名不到钓竿头。”诗人觉得动荡不定的生涯就像一叶小舟,虽然在万顷波涛中起伏跌宕,不过渔家却能做到随遇而安,不仅远离喧嚣,而且无须牵挂名利得失。
颔联继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桃香浪暖三春雨,木落江空万顷秋。”暖春时节、万物生机,春雨滋润、桃花盛开,一派绚烂和璀璨的喜人景象。
而当秋意深浓、木叶凋落,水色空蒙,波翻浪涌,餐桌上又可享受肥美的时鲜,令人开心不已。
“香、暖”与“落、空”,形成了一种对照,展现出大自然的季节更替,以及万物荣衰的规律。不过诗人却似乎非常喜欢这种变换不定的场景,也正象征着人生的起伏波动。
颈联化用典故,添加了人物活动,“渭水西风吹鹤发,严滩孤月照羊裘。”想当年姜太公曾在渭水直钩钓鱼,正在大家都暗自讥笑之时,周文王却闻讯而来,与之一番攀谈,立刻拜他为太师,可见太公垂钓,意不在水中之鱼。
而严光不愿接受老同学刘秀的邀请,却独自生活在水滨溪畔,身披羊裘,沐浴月光。虽然远离朝堂,却悠然自在,从此不必看人眼色、仰人鼻息。诗人通过列举这两个典故,暗示出节庵先生对仕途的厌倦之情。
结尾抒写了作者对渔家生活的向往之意,“悠悠往事何须问,酒美鱼鲜醉即休。”诗人一生在外闯荡多年,也经历了数不清的事情,其中既有成功时的喜悦,又饱含着失落时的悲苦。
不过于谦性格豪放,悲喜从不记挂心头,名利更被视作身外之物,他希望忘记过往、珍惜当下。席间酒美鱼藓,主人热情招待,诗人正该痛饮高歌,所有的烦忧早已稀释于杯酒之中。全文情景交融,挥洒自如,读完让人感觉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