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长的木制骑楼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然起火。大火于当天晚上10时45分被扑灭,大桥被毁,没有人员伤亡。
公元年,木制拱廊桥被大火烧毁。
这座木桥建于北宋,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居民的骄傲。目前火灾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据公开资料显示,万安大桥位于屏南县龙桥镇长桥村,横跨长桥溪,连接汤口村和长丘村两个中国传统村落。这座桥是一座五墩六孔木制拱廊桥。桥长98.2米,宽4.7米,设有船墩,不等跨,最短拱跨10.6米,最长拱跨15.2米。桥屋有38个房间,根柱子,木框架穿孔,双坡屋顶和两边的木质长椅。作为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桥,万安大桥在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科技史之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万安桥年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核定为省级文物保存单位。年,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中国最长的木制骑楼桥,并于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重建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对于万安大桥是否还能重建,专家表示,还需要多方深入论证。。但专家也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万安桥的火灾,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即使重建,重建之后的万安桥也应该是一座新建筑,只有原来文物的样子。。“更准确地说,应该叫‘仿古桥’。新桥无论是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艺术,还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都是原桥无法比拟的。。qu
华之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奎表示,万安桥的烧毁为乡村遗产保护敲响了警钟。。福建省文物专家库成员姚宏峰说,传统的防火方法很难应用到木拱廊桥之上,需要引进先进的防火技术。。
古建筑贴防火“护身符”。
众所周知,中国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其中大部分是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易于建造,艺术表现力强,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古木结构的防火方面。我国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砖木结构和土建结构较多,消防基础相对薄弱。
既然火灾隐患是文物古建筑安全的“大敌”,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根据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房屋质量检测站的调查研究和长期检测技术服务工作的总结,古代木结构和优秀历史木结构面临的主要火灾风险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和关键受力木构件(特别是拼接构件)的火灾限值低。长期的风干开裂使木构件容易被点燃和蔓延,一旦被点燃,会增加建筑物的火灾荷载密度。坡屋面木构件密度大,易形成立体火灾,容易造成塌落。电力线路老化严重。消防设施落后、消防通道不合格、消防隔离不到位等。
专家认为,要做到文物古木结构的“防患于未然”,可以从提高关键木构件的耐火极限、降低火灾负荷密度,更新电力、电气设施,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规范日常消防管理,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具体的防火技术措施可包括:。
在不影响古木结构整体艺术效果和保护要求的前提之下,采用防火石膏板、阻燃涂料、传统地面保护层、石灰膏抹灰等技术措施,可合理提高重点强调木构件的耐火极限。
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之下,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可有效提高古木结构的防火能力。
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增加消防安全保护装置,加强修复过程之中的消防安全综合管理,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增设室内消防设施、自动喷淋、检测报警系统,改造消防水源,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大幅减少火灾损失。
结合古木结构的特点和保护要求,合理应用3D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测量、基于BIM的结构与消防设施监控预警平台、电气火灾无线监控系统、火灾探测无线报警系统、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高压水云防火隔离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古木结构的防火安全性,逐步摆脱“火”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