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食物掉色染色请别慌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89217.html

“色香味艺形”是中国人对食物的鉴定标准。打头的“色”字自然是重中之重。用颜色装扮食品成了潮流。但是,红心鸭蛋里有了苏丹红,奶油蛋糕溜进了日落黄,至于劣质汽水中的色素更是五彩缤纷。

当这些黑幕被一一揭开的时候,我们瞬时对漂亮的颜色失去了信心。谁都不愿让自己的餐桌,变成别人的化学实验台。于是,我们开始打量那些颜色鲜亮的食品......

食物染色?别慌!

染色食品曝光后,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食品色素仅仅是改变颜色,只有“悦目”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染色呢?

事实并非如此。食物的颜色会改变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对食物的选择。现代食品技术中有一个领域,就是专门研究食物的各种性质如何影响人们对食物的感受的。成分和加工过程完全相同的食物,仅仅是所采用的颜色不同,就会导致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显著不同,还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人们对蔬果掉色恐慌的最大原因,主要是对农药残留和有害着色剂的担心。前段时间爆出的“染色香葱”事件,最终检测结果表明蓝色物质是波尔多液残留物。在农业生产上,波尔多液是广泛应用的广谱杀菌剂和保鲜剂,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农药。

它的化学原理是熟石灰与硫酸铜起化学反应,生成碱式硫酸铜,通过释放可溶性铜离子而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硫酸铜易溶于水,一般来说,只要多清洗几次就可去除波尔多液残留。

关于色素,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就是平常大家说的色素)有60余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天然着色剂和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无论食用天然着色剂还是食用合成着色剂,国家对其安全性都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只有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才可以作为食用着色剂。

所以,对于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其着色剂的安全性,消费者不需要太过担心。

颜色的真相

诸如“花生洗后水变红”“血糯洗后水发黑”之类的文章在网页搜索上也很常见,但事后证明是虚惊一场,是蔬果本身自带的颜色导致的。

天然食物也会掉色。食物掉色和人类掉头发一样,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

食物能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因为食物本身就含有各种颜色的色素,而食物的掉色则是因为食物中的色素溶解所引起的。食物中的色素按照其溶解性一般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色素就很容易遇水溶出,发生掉色现象。

所以说,并不是“掉色”就不正常,反而说明更天然。

除掉色外,还有很多天然食物有变色现象。天然色素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到酸、碱、热、氧化剂、氧化酶等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花青素遇酸会变红,遇碱变成绿色或蓝紫色,叶绿素遇酸会变成暗黄绿色(橄榄绿)。

与脆弱的天然色素相比,人造色素则既不容易褪色,也不容易变色。这是因为人工色素在开发筛选的时候,就以着色力强、稳定性好为筛选标准。

怎样分辨食物是否人为染色?

在生活中,一些水果或农作物中的天然色素溶于水,清洗时水被染色属正常现象,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不要过度恐慌。

1.看外观。像紫米、黑米等这些天然食物的颗粒颜色深浅一般不会很均匀,有的颗粒深一些,有的颗粒浅一些,颗粒表面应有光泽,不会发乌发暗。而染出来的一般颜色深浅一致,表面也没有自然的光泽。

2.画条线。可以准备一张白纸,用黑芝麻、黑米等在纸上划一道,如果颜色很浅或者没有,就说明是没有染过色;如果颜色很深像铅笔印一样,那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

3.加酸碱。花青素有一个特殊的性质: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比如,在浸泡黑米的水中加入适量醋,颜色会变成深粉红色,如果添加一定量的碱或者泡打粉,颜色又会变成蓝紫色。叶绿素遇酸会褪色变成浅橄榄绿。买到翠绿色海带,只要加醋煮一下,如果不变色,就可判断是染出来的。

虽说现在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总对食物疑神疑鬼,疑问经网络一发酵,一传十十传百,影响真的很大,而且会冤枉很多天然好食品。不要一看到“长期食用对身体一定有害”等相关语句时就过度恐慌,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是关键。

来源:食安江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