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咏物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咏物,他们在描摹事物中加入自我感情,用文字借咏物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把这些事物写得鲜活生动,继而托物言志,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精选十首咏物诗,体会不同时代的诗人或直白,或含蓄的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1、《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2、《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一作:颜色好)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3、《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一作:万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一作:全不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4、《蜂》唐代: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5、《画鸡》明代: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诗人给自己的画做的一首题画诗,公鸡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6、《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7、《花影》宋代: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傍晚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诗人巧妙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诗构思巧妙含蓄,比喻新颖贴切,语言也通俗易懂。8、《小松》唐代: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松树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诗人出身寒微,虽然满腹才华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情与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9、《苔》清代: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苔也会开花的,虽然米粒般细小,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10、《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诗人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