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又名茶树菇和油茶菇,茶薪菇无公害栽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和油茶菇,因野生时常生长于油茶树上而得名。该菇菌柄细长,香气浓郁,韧性十足,久煮不烂,是烹制火锅的优质原料,并具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功,还可治头晕、头痛、腰痛、肾虚尿频等症,极具开发价值。

(一)形态特征

菌盖半球形至扁平,中部稍突起,幼时深褐色至茶褐色,渐变为浅褐色、灰褐色至浅土黄色;边缘色浅;菌肉初为白色,成熟时黄锈色至咖啡色,密集,直生至近弯生,不等长,菌柄近圆柱状,着生菌盖下面中央,长6~18厘米,直径0.6~1.5厘米;表面纤维状,近白色,向下渐至浅褐色,中实,纤维质脆嫩,直立或稍弯曲,成熟时变硬。菌环是内菌幕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为菌盖与菌柄间连生着一层菌幕膜质,上面有细条纹,布满孢子,孢子浅黄色,光滑,椭圆形或卵圆形,(8.5~11.0)微米×(5.5~7.0)微米(见图1)。

图1 茶树菇

(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

茶薪菇无公害栽培场地的生态环境,要按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NY—《无公害食品 菇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执行,在5千米以内无厂矿企业污染源;3千米之内无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物等。要重点检测土壤、水源水质和空气这三个方面的质量。

1.土壤质量标准

无公害产地土壤质量要求见表2。

表2 生产用土中各种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2.水源水质标准

无公害栽培生产用水质量应符合表3中的指标。

表3 生产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3.空气质量标准

无公害产地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标要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三)对栽培原料的选择

茶薪菇培养原料,主要以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农林业下脚料为主,如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并辅以麦麸或米糠等。栽培原料应按照NY—《无公害食品 菇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标准执行。下面介绍适于茶薪菇生产的几类原料,供各地因地制宜选用。

1.适生树木屑

适于茶薪菇培养料的树木种类为常绿阔叶树。其树木名称见表5。

表5 适合茶薪菇生长的树木名称

2.收集杂木屑时的注意事项

①剔除含抗菌性木屑 含有油脂、脂酸、精油、醇类、醚类以及芳香性抗菌或杀菌物质的树种,如松、柏、杉、樟、洋槐、夜桓树等不宜直接取用,必须经过技术处理,排除有害物质后方可使用。

②草酸浸泡木屑不适用 木器加工厂所采用的树种,其材质坚实,有利于种菇,可以收集利用。但厂方为了防止木料变形,常采用草酸溶液浸泡木材,然后再经过烘烤定型。这样的边材碎屑,由于养分受到破坏,用于栽培茶薪菇对产量有影响,不宜使用。

3.开发利用衫、松木屑

我国以杉、松为主的针叶树占森林蓄积量的70%左右,其木屑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杉、松木质含有烯萜类有害于茶薪菇菌丝生长的物质,必须进行技术处理才能使用,具体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高压或常压排除法 高压灭菌时按常规操作,排除冷气后,待气压上升至.1千帕时,加大火力或通入蒸汽,然后慢慢地打开排气阀,排气10分钟,关上气阀。保持灭菌2小时,达标后停火,让压力自然下降,这样,有害物质基本除去。也可采用常压灭菌法排除有害物质。具体操作方法:待灭菌灶内上蒸汽30分钟后,加大火力,排气10分钟,让有害物质排除,然后保持℃10小时以上,再焖8小时后出锅,晒干待用。

②蒸馏法 先把水放进锅内,距通蒸汽木隔板10厘米。再装入松、杉木屑,稍压实后用木棍插几个通气孔,盖好锅盖,以防漏气,并在锅内沿注满水。然后把锅盖上的通气管冷却器上部接好。冷却器底部直通桶外,连接油水分离器。安装后烧猛火,经2~2.5小时开始出油,然后保持4~5小时,待无油出现时即熄火。第二天取出木屑晒干备用。

③石灰水浸泡法 用0.2%~0.5%浓度的石灰澄清液,浸泡松、杉等木屑,在气温20℃以下时,需浸泡24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至无浑浊、pH7以下为止。再将水沥干或晒干后待用。

④堆积发酵法 将松、杉木屑倒进水沟填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后,挖取下半部的木屑晒干备用。也可将此类木屑拌2%~3%石灰水,调节至含水量65%左右后,堆积发酵20天,每隔4~5天翻堆一次,然后晒干待用。

⑤水煮法 将无底木桶放在大铁锅上,倒入木屑,加水淹没为度,再用木棍搅成稀浆状,盖好桶盖开始烧火。煮沸后约经4小时即可熄火。第二天捞出木屑晒干备用。

4.农作物秸秆

我国农村每年均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如棉籽壳、玉米芯、黄麻秆、大豆茎秆、甘蔗渣等,这些下脚料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有的比木屑还好,是栽培茶薪菇的原料之一。

①棉籽壳 为脱绒棉籽的种皮,是粮油加工厂的下脚料。质地松散,吸水性强,含蛋白质6.85%、脂肪3.2%、粗纤维68.6%、可溶性糖2.01%、氮1.2%、磷0.12%、钾1.3%,是茶薪菇栽培应用最广的一种原料。

②玉米芯 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称玉米芯。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其中粗蛋白质2%、粗脂肪0.7%、粗纤维28.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钙0.1%、磷0.08%。玉米芯加其他辅料,补充氮源,可作为茶薪菇新的原料。

③葵花籽壳 葵花又名向日葵,其茎秆高大,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极高。据测定,葵花籽壳含粗蛋白质5.29%、粗脂肪2.96%、粗纤维49.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9.14%、粗灰分1.9%、钙1.17%、磷0.07%,养分十分丰富。可作茶薪菇栽培原料。

④高粱秆 高粱秆含蛋白质3.2%、粗脂肪0.5%、粗纤维3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48.5%、粗灰分4.6%、钙1.3%、磷0.23%,是营养成分丰富的一种原料。

⑤大豆秸 含粗蛋白质13.8%、粗脂肪2.4%、粗纤维28.7%、可溶性碳水化合物34%、粗灰分7.6%、钙0.92%、磷0.21%,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茶新菇栽培原料。

⑥棉花秆 棉花秆,纤维素含量达41.4%,接近杂木屑42.7%的含量,其粗蛋白质含量4.9%、粗脂肪0.7%、可溶性碳水化合物33.6%、粗灰分3.8%,还有钙、磷成分,是栽培茶薪菇的好原料。

5.工业废渣类

甘蔗渣为榨糖厂的废渣,我国蔗渣每年产量在万吨左右。新鲜干燥的甘蔗渣,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糖的芳香。一般含水分8.5%、有机质91.5%,其中粗蛋白质2.54%,粗脂肪11.6%,粗纤维43.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18.7%,粗灰分0.72%。可以收集用作原料。

6.野草类

野生草本植物都含有菇类的营养成分,可以用来栽培茶薪菇。常用的有芦、斑茅、芦苇、菅、象草、获等,都是栽培茶薪菇可利用的好原料。

(四)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见表6)

表6 栽培中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五)对菌种的选择

茶薪菇菌种的温型,按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范围划分,大体为以下温型。

1.中温型菌株

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范围10~22℃,最适温度为16~20℃,产菇期以春、秋季为多。

2.中温偏高型菌株

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范围15~28℃,最适温度20~25℃。产菇期为春末夏初和秋季。

3.中温偏低型菌株

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范围10~18℃,最适温度10~16℃。产菇期为早春和秋末及冬初。

(六)栽培季节的安排

1.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

茶薪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30℃。根据其生物特性的要求,一般安排在春、秋两季栽培为适。具体季节安排,应以海拔高低来划分。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在自然条件下,南方沿海地区可进行茶薪菇周年生产。但各地所处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不一,自然气候差异甚大,具体生产季安排如下。

长江以南诸省,春季宜2月下旬至4月上旬接种菌袋,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菇;秋季宜8月下旬至9月底接种菌袋,10月上旬始菇至翌年春季长菇。

华北地区,以河南省中部气温为准,春季宜3月中旬至4月底接种菌袋,5月初至6月中旬长菇;秋季宜7月上旬至8月中旬接种菌袋,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长菇。大棚内控温不低于15℃,冬季照常长菇。

西南地区,以四川省中部气候为准。春季宜3月下旬至4月中旬接种菌袋,5月下旬至6月底长菇;秋季宜8月初至9月上旬接种菌袋,10月中旬始菇,直至翌年春季长菇。

2.最佳接种期

最佳接种期确定是否准确,对菌丝生长和出菇时间关系极大。因为菌袋处于最佳时期接种,有利于菌丝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并顺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养分消耗少,出菇快、产量高、菇质好、效益高。反之,错过季节,虽然也会长菇,但时间长,产量和效益都要受影响。所以,确定最佳接种期,是茶薪菇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最佳接种期是指以当地的温度达到适合茶薪菇子实体分化发育所需的20℃左右时的时间为起点,倒计时50~60天,即为最佳的菌袋接种期。

3.回避两个不利温区

栽培季节安排时,还要回避不利茶薪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发育的两个不利温区,即夏季7~8月高温期和冬季12月至翌年1月低温期,无论是春栽还是秋栽都要掌握。

(七)培养料的配方

茶薪菇栽培原料来源极广,这里收集各产区栽培实用的6组培养料配方,供栽培者因地制宜选择取用。

1.杂木屑培养基配方

配方1:油茶树木屑75%,麦麸18%,茶籽饼5%,蔗糖1%,碳酸钙1%。

配方2:杂木屑72%,麦麸25%,石膏1%,蔗糖1%,过磷酸钙0.5%,石灰0.5%。

2.棉籽壳培养基配方

配方1:棉籽壳82%,麦麸16%,石灰2%。

配方2:棉籽壳70%,麦麸20%,花生饼5%,玉米粉3%,石膏1%,蔗糖1%。

配方3:棉籽壳籽72%,米糠20%,茶籽饼粉5%,石灰1%,蔗糖1%,磷酸二氢钾1%。

配方4: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1%,蔗糖0.5%,石灰0.5%。

3.混合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38%,棉籽壳37%,麦麸或米糖20%,玉米粉3%,蔗糖1%,碳酸钙1%。

配方2:棉籽壳56%,杂木屑17%,麦麸20%,茶籽饼粉4.8%,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2%,蔗糖1%。

配方3:杂木屑40%,棉籽壳30%,麦麸16%,玉米粉6%,茶籽饼5%,石膏1.5%,蔗糖1%,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

配方4:棉籽壳39%,杂木屑39%,麦麸20%,石膏2%。

配方5:杂木屑36%,棉籽壳36%,麦麸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蔗糖1%。

配方6:茶籽壳40%,棉籽壳32%,麦麸20%,玉米粉5%,石灰2%,过磷酸钙1%。

4.玉米芯培养基配方

配方1:玉米芯37%,杂木屑38%,麦麸23%,石膏1%,过磷酸钙0.5%,石灰0.5%(张飞翔,)。

配方2:玉米芯60%,棉籽壳10%,杂木屑10%,麦麸12%,玉米粉6%,石膏1%,蔗糖0.5%,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李银良等,)。

5.甘蔗渣培养基配方

配方1:甘蔗渣60%,棉籽壳10%,杂木屑10%,麦麸12%,玉米粉5%,石膏1.5%,红糖1%,磷酸二氢钾0.4%,碳酸钙0.1%(杨月明,)。

配方2:甘蔗渣36%,棉籽壳36%,棉籽饼5%,麦麸15%,玉米粉5%,石膏1%,红糖1.5%,磷酸二氢钾0.4%,碳酸镁0.1%(杨美良,)。

6.野草培养基配方

芦苇35%,芒萁30%,棉籽壳12%,麦麸20%,蔗糖1.5%,硫酸鲜0.5%,石灰1%。

(八)栽培料的发酵

培养料堆集发酵是为了利用有益微生物,催化分解腐熟,同时杀死培养料中的病毒菌和虫卵,有利茶薪菇菌丝更好地吸收营养生长和提高产量。培养料发酵处理操作技术如下。

1.建堆

将拌匀的料集成梯形堆,堆宽1.1~1.4米,高1.2~1.5米,上窄下宽,长度依料量多少而定。一般每堆不少于千克,大规模栽培每吨料集成一堆,集堆后将料面拍打平整。

2.打孔

用木棒在料堆上打3~4排,间距30~50厘米的通气孔,直至堆底。孔径7~9厘米,孔与孔的位置是梅花形排列。

3.盖膜

打孔后在料堆四角插上温度计,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覆膜时离地面10~20厘米处可以不盖膜,以利于透气。

4.翻堆

建堆后2~3天,堆内温度上升达到65~70℃,进行第一次翻堆,将内外、上下、左右位置的料互相调换,边翻堆边搅拌,边重新建堆。发现料偏干时,适当补水,以后每隔1~2天翻堆一次。

5.标准

一般发酵6~8天,发酵料应达到标准:料呈棕褐色,表面湿润,有光泽、不黏不朽、松散、无酸臭霉味、无氨气,含水量65%~60%。

(九)栽培袋的制作

1.装料量标准

培养料装袋量因原料基质不同,差异较大,每袋装料量标准无可统一规定。这里以棉籽壳为原料的配方,列举几种不同规格栽培袋一般装料量,见表7。

表7 茶薪菇常用栽培袋的棉籽壳配方装料量

2.装袋质量要求

装袋好坏关系到培养基质量,直接影响成品率高低和茶薪菇的产量。为此无论是机装和手工装袋,都必须做到以下“五达标”。

①不超时限 培养料配制后,如果装袋时间拖延,袋内积温致使微生物繁殖,造成基料发酸,使pH变化,对菌丝生长不利。因此,装袋操作时限性很强,即从培养料加水到拌料装袋结束,时间不应超过5小时,以防培养料发酵变酸。

②松紧适中 培养料的松紧度标准为,成年人抓料袋,五指用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指印,有木棒状感觉为妥。如果手抓料袋料有断裂良,表明太松。

③扎口密封 捆扎袋口要求捆扎牢固、不漏气,防止灭菌时袋料受热膨胀,气压冲散扎头。袋口不密封,杂菌从袋口侵入。

④轻取轻放 装料和搬运过程要轻取轻放,不可乱摔,以免料袋破裂。

⑤日料日清 培养料的配装量要与灭菌设备的吞吐量相衔接,做到当日配料,当日装完,当日灭菌。

3.灭菌要求

料袋灭菌常用常压高温灭菌和高压锅灭菌,操作方法按常规进行。总原则是灭菌必须彻底。

4.接种要求

料袋接种的前提是,袋温必须降至28℃以下方可进行接种。如果袋温超标,菌种接入后被灼热,影响萌发。具体接种要求如下。

①时间选择 选择晴天午夜或清晨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种的成品率。雨天空气湿度大,容易感染霉菌,不宜进行接种。

②接种物入室 将灭菌后的塑料袋搬入无菌室或接种帐内后,连同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一起,进行消毒。先用气雾剂熏30分钟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达到无菌条件。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帽、口罩及拖鞋。接种前双手用75%酒精擦洗或戴乳胶手套。

③接种方法 接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打开袋口扎绳,把菌种接入袋内后,再扎口;另一种是在袋旁打一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5厘米,深2厘米。菌种接入穴内后,穴口用胶布或胶纸贴封,也有的采用18厘米宽的食品袋套入。

(十)出菇方式

1.多层集约化立体摆袋出菇

集约化栽培是一种菌袋集约型的立体栽培模式。集约化栽培占地面积小,一般菇棚宽7.0米、长13米、高3~4米,内设6层架床,一次可摆放茶薪菇菌袋3.6万个,平均每平方米摆放袋。

2.卧袋重叠菌墙双向出菇

菇棚整理好畦床后,把两个菌袋的袋底对接,平地重叠成6~8个袋高的菌墙。再把向外一端菌袋的袋口解开,让茶薪菇子实体长出,形成两边菌墙出菇,中间为作业通道。米2的菇棚,可摆放菌袋3万个左右。

3.畦床埋筒覆土平面出菇

覆土栽培出菇方式,是将菌袋脱去薄膜,菌筒竖放于畦床上,用肥土填满袋间和覆盖畦面,形成平面长菇;或菌袋长菇2~3批后,搬到野外菇棚内,将菌袋切断,断面向上竖放畦床,然后袋间隙填土和覆土畦面出菇。此种模式长菇形态好。

4.菌袋泥砌码垛出菇

将菌袋一端的薄膜环割2/3脱袋,然后将两个菌袋的袋底对接,卧摆于畦床上,相距3~5厘米,肥土填间。摆好一层,覆土1~2厘米,再摆第二层菌袋,再填土和覆土,如此摆放6~7层,呈梯形状。上面泥土做成蓄水槽,便于灌水。此种方式可利用土壤优势,提高产量和品质。

(十一)杂菌及病虫害防治

1.常见杂菌防治

(1)木霉的防治 危害茶薪菇的主要有绿色木霉、康氏木霉、粉绿木霉、多孢木霉和长梗木霉。

①形态特征 木霉菌丝生长浓密,初期呈白色斑块,逐步产生浅绿色孢子。菌落中央为深绿色,向外逐渐变浅,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深黄绿色、深绿色,会使培养基全部变成墨绿色。菌丝有隔膜,向上伸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再分成两个相对的侧枝,最后形成梗。小梗顶端有成簇的分生孢子(见图2)。

图2 木霉

②发生与危害 木霉菌为竞争性杂菌,又是寄生性的病原菌。它既能寄生于茶薪菇的菌丝和子实体,又有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木霉菌丝接触寄主菌丝后,能把寄主的菌丝缠绕、切断,并分泌毒素,使培养基变黄消解。木霉菌适于在15~30℃和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这些木霉常发生在茶薪菇菌种和栽培袋的培养基内,也侵染在子实体上。它与茶薪菇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受其侵染后,养分被破坏,严重的使培养基全部变成墨绿色,发臭变软,导致整批菌袋腐烂;子实体受其侵染后霉烂,给栽培者带来严重损失。

③防治方法 注意清除培养室内外病菌滋生源,净化环境,杜绝污染源;培养基灭菌必须彻底,接种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菌袋堆叠要防止高温,定期翻堆检查;出菇阶段防止喷水过量,注意菇房通风换气。如在菌种培养基上发现绿色木霉时,这些菌种应立即淘汰。如在菌袋料面发现绿霉菌,可用5%苯酚混合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0倍液等药剂注射于受害部分;污染面较大的采取套袋,重新进行灭菌、接种,成菇期发现时,提前采收,避免扩大污染。

(2)链孢霉的防治 链孢霉亦称脉孢霉、串珠霉,俗称红色面包霉,属于竞争性杂菌之一。

①形态特征 链孢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杂菌,其菌落初为白色、粉粒状,后为绒毛状。菌丝透明,有分枝、分隔,向四周蔓延;气生菌丝不规则地向料中生长,呈双叉分枝。分生孢子成链状、球形或近球形,光滑。分生孢子初为淡黄色,后为橙红色(见图3)。

图3 一种链孢霉菌1—大型分生孢子;2—小型分生孢子;3—厚垣

②发生与危害 链孢霉是土壤微生物,适于高温高湿季节繁殖,25~30℃时其孢子6小时即可萌发,生长迅速,2~3天可完成一代,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茶薪菇夏天制袋,易受链孢霉污染,仅3天时间,其气生菌丝向外伸出袋面破口处,向下长到料底。链孢霉的菌丝细而色淡,氧气不足时只长菌丝,暂不长孢子;稍有一些空气,气生菌丝就会长出一些粉红色分生孢子。菌种瓶口棉塞灭菌时受潮吸湿,或栽培袋破孔的就更易被该杂菌污染;还能从棉塞长出成串的孢子穗,形同棉絮状,蓬松霉层。链孢霉的孢子随风传播,蔓延扩散极快。初秋茶薪菇接种后的菌袋,最常见的杂菌污染就是链孢霉。其分生孢子耐高温高湿,干热达℃尚可潜伏。分生孢子为粉末状,数量大、个体小,随气流飘浮在空气中四处扩散;也可随人体、衣物、工具等带入接种箱(室)、培养场所,传播力极强。不少栽培者因菌袋受链孢霉污染,造成极大损失。

③防治方法 严格控制污染源。链孢霉多从原料中的棉籽壳、麦麸、米糠带入,因此选择原料时要求新鲜、无霉变,并经烈日暴晒杀菌。塑料袋要认真检查,剔除有破裂与微细针孔的劣质袋;清除生产场所四周的废弃霉烂物;培养基灭菌要彻底,接种可用纱布蘸酒精擦袋面消毒,严格无菌操作;菌袋排叠发菌室要干燥,防潮湿、防高温、防鼠咬;出菇期喷水防过量,注意通风,更新空气。

一旦在菌种瓶棉塞或料面上发现链孢霉,立即淘汰。在栽培袋料面发现时,速将菌袋排稀,疏袋散热,并用石灰粉撒于袋面,起到降温抑制杂菌的作用。同时用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注射入污染部位,用手按摩使药液渗透料内,然后用胶布封针眼。链孢霉极易扩散,当菌袋受其污染,最好采用塑料袋裹住,套袋控制蔓延。若在袋外已发现分生孢子,可用柴油或煤油涂擦,迫使其萎缩致死;或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喷洒杀灭。切不可到处乱扔,以免污染空间。

(3)毛霉的防治 毛霉又名长毛菌、黑面包霉,主要危害茶薪菇的有总状毛霉、大毛霉和刺状毛霉。

①形态特征 菌丝白色透明,分枝,无横隔,分为潜生的营养菌丝和气生的匍匐菌丝。孢子梗从匍匐丝上生出,不成束,单生,无假根。孢子囊顶生,球形,初期无色,后为灰褐色。孢囊孢子椭圆形,壁薄。结合孢子从菌丝生出。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极为发达,早期白色,后灰色,与根霉相比黑色小颗粒明显少(见图4)。

图4 毛霉菌

②发生与危害 毛霉常发生在菌种和栽培袋的培养基上,适应性极强,生长迅速。受害的培养料上,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茶薪菇菌丝,蔓延极快,随着菌丝生长量增加,形成交织稠密的菌丝垫。原因多为周围环境不卫生,培养室、栽培场通风不良,湿度过大;菌瓶棉塞受潮或菌袋内培养基偏酸或含水量过高。这种霉菌发生在培养基上与茶薪菇菌丝争夺养分,破坏菌丝正常生长,直至菌袋变黑报废。

③防治方法 注意净化环境条件,培养基灭菌彻底,严格接种规范操作,加强房棚消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控制其发生。一旦在菌袋培养基内发现污染时,可用70%~75%酒精或用pH9~10的石灰上清液注射患处。

(4)曲霉的防治 曲霉品种较多,危害茶薪菇的主要有黑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灰绿曲霉。

①形态特征 曲霉的菌丝比毛霉菌粗短,初期为白色,以后会出现黑、黄、棕、红等颜色。其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霉菌,部分气生菌丝可分生成孢子梗。分生孢子顶端膨大为顶囊。顶囊一般呈球状,表面以辐射状长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在小梗上着生一串串分生孢子。以上这几部分合在一起称为孢子穗。分生孢子基部有一足细胞,通过它与营养菌丝相连(见图5)。

图5 曲霉(引自《菌种保藏手册》)

②发生与危害 曲霉广泛分布在土壤、空气、各种有机物及农作物秸秆中。在25℃以上、温度偏大、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下发生。曲霉在茶薪菇菌袋接种后,常侵染培养料表面,初期菌落零星发生,不同的曲霉种随后显现黄、褐、黑等颜色。曲霉与茶薪菇菌丝争夺养料和水分,分泌有机酸的霉素,影响茶薪菇菌丝的生长发育;并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致使茶薪菇菌丝死亡;同时也危害子实体,造成烂菇。

③防治方法 除参考木霉、链孢霉防治办法外,在茶薪菇开口增氧阶段,可采取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温度,造成不利于曲霉菌生长的环境。一旦发生污染,首先隔离污染袋,加强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污染严重时,可喷洒pH9~10的石灰上清液,或注射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成菇期发生危害时,可提前采收。

(5)青霉的防治 危害茶薪菇的主要有产黄青霉、圆弧青霉、苍白青霉、淡紫青霉和疣孢青霉。

①形态特征 青霉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菌丝前期多为白色,后期转为绿色、蓝色、灰绿色等。青霉的菌丝也与曲霉相似,但没有足细胞。孢子穗的结构与曲霉不同,其分生孢子梗的顶端不膨大,无顶囊,而是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然后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呈蓝绿色(见图6)。

②发生与危害 青霉一般侵染培养料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青绿色菌斑,并不断蔓延。适宜温度为20~25℃,在弱酸性环境中繁殖迅速,与茶薪菇菌丝争夺养分,产生毒素隔绝空气,破坏茶薪菇菌丝生长,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图6 青霉

③防治方法 参考木霉防治办法。特别强调发菌培养室加强通风,菇棚保持清洁;同时注意降低温、湿度,以控制发生。若菌袋局部发生时,可用5%~10%石灰水涂刷或在患处撒石灰粉,也可用7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倍液杀病原菌。

(6)根霉的防治 根霉又名面包霉,危害茶薪菇的主要是黑根霉。

①形态特征 根霉初期灰白或黄白色,后变成黑色,到后期变成黑色颗粒状霉层。菌丝分为潜生于基物内的营养菌丝和生于空气中产生繁殖的气生匍匐菌丝。后者与基质面平行作跳跃式蔓延,并在接种点产生假根,孢囊梗由此长出。多孢囊梗丛生,不分枝,顶部膨大,初为白色,后变黑色。孢囊孢子无色或黑色。其有性阶段为结合孢子,从营养菌丝或匍匐菌丝生出,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后产生黑色或灰色(见图7)。

图7 根霉

②发生与危害 根霉发生主要是由于培养室、栽培房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培养基含水量过多。培养基在pH4.0~6.5的范围生长较快。主要破坏培养基内养分,受害处表面形成许多圆球状小颗粒体,出现霉层,致使茶薪菇菌丝无法生长。

③防治方法 首先把好基质关,配料时掌握好含水量,灭菌保证达标,装袋、搬袋过程严防破袋;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菌培养期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并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一旦在培养基内发现污染时,应把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再用70%~75%酒精注射患处,或用pH8.5的石灰上清液涂刷患处,或用50%甲霜灵0倍液喷洒,控制扩散。

2.常见虫害防治

(1)菌蚊的防治 菌蚊,包括菌蚊科、眼覃蚊科、瘿蚊科、蛾蚋科、粪蚊科等,是茶薪菇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①形态特征 菌蚊因种类不同,形态亦有差别,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菌蚊。

a.小菌蚊 雄虫体长4.5~5.4毫米,雌虫5~6毫米,淡褐色,头深褐色;触角丝状,黄褐色到褐色;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棍。幼虫灰白色,长10~13毫米,头部骨化为黄色;眼及口器周围黑色,头的后缘有一条黑边。蛹乳白色,长6毫米左右(见图8)。

图8 小菌

b.真菌瘿蚊 又名嗜菇瘿蚊。成虫为微弱细小的昆虫,雌虫体长平均为1.17毫米,雄虫长0.82毫米,成虫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头小,复眼大、左右相连;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鞭节上有环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翅宽大,有毛,透明,翅脉有3条纵脉和1条横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细长,基节短、胫节无端距,腹部可见8节;雌虫腹部尖细,产卵器可伸缩,雄虫外生殖器发达,呈一对钳状抱器(见图9)。

图9 真菌瘿蚊各虫态

c.尖眼覃蚊 又叫平菇厉眼覃蚊。成虫体长3~4毫米,暗褐色,头小,复眼很大,有毛;足细小,黄褐色,卵椭圆形,初乳白色,后渐透明,孵化前头部变黑。幼虫头黑色,胸及腹部乳白色,共12节,初孵长0.6毫米,老熟4.6~5.5毫米,无足,蛆形。蛹初化乳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至褐色,长2.9~3.1毫米(见图10)。

图10 尖眼覃蚊

d.折翅菌蚊 成虫体黑灰色,长5.0~5.5毫米,体表具黑毛。触角长1.6毫米,1~6节黄节,向端节逐渐变成深褐色前翅发达,烟色,后翅退化成乳白色平衡棒。幼虫乳白色,长14~15毫米,头黑色,三角形。蛹灰褐色,长5.0~6.5毫米。

e.黄足覃蚊 又名菌蛆。成虫体型小,如米粒大,繁殖力强,一年发生数代,产卵后3天便可孵化成幼虫。幼虫似蝇蛆,比成虫长,全身白色或米黄色,仅头部黑色。

②发生与危害 从菌蚊的栖息环境看,有的潜存在菇房内,有的潜存在产品仓库中。发生的原因多为周围环境杂草丛生,垃圾、菌渣乱堆,给虫害提供寄生繁衍条件;加之菇房防虫设施不全,虫害飞入无阻,给虫害生存繁殖有了再生的场所。菌蚊绝大部分是咬食茶薪切子实体。而幼虫多潜入较湿的培养基内咬食茶薪菇菌丝,并咬蚀原基,严重发生时菌丝全部吃光或郊子实体咬蚀成干缩死亡。给茶薪菇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③防治方法

a.注意菇房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并撒石灰粉消毒处理,茶薪菇菌袋开口前进行一次喷药灭害,可用阿维菌素(毫升/瓶)+定虫脒(毫升/瓶)+灭幼脲(毫升/瓶)配水千克进行喷洒,杜绝虫源。

b.菇房门窗和通气孔要安装60目纱网,阻止成虫飞入;网上定期喷植物制剂的除虫菊液,或5%氟啶脲乳油倍液,阻隔和杀灭飞入的菌蚊。

c.房棚内安装黑光灯诱杀,或在菇房灯下放半脸盆0.1%敌敌畏液,也可以用除虫菊熬成浓液涂于木板上,挂在灯光的附近地方,黏杀入侵菌蚊。

d.发现被害子实体,应及时采摘,并清除残留,涂刷石灰水。菌蚊发生时尽量不用农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5%氟虫腈悬浮剂倍液或5%氟啶脲乳油倍液喷洒杀灭。

(2)菇蝇的防治 菇蝇指的是对茶薪菇生产有害的蝇类,包括蚤蝇科、果蝇科、扁足蝇科。

①形态特征 菇蝇种类不同,形态略有差异,下面介绍常见蝇类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a.蚤蝇 体微小,头小,复眼大,单眼小;触角3节。胸部大,腹部侧扁,可见8节;足腿节扁宽,胫节多刺毛,头和体上也多生刚毛;翅多、宽大,翅脉前缘3条粗大,其余很微弱。幼虫体可见12节,体壁有小突起,后气门发达。蛹两端细,腹平而背面隆起,胸背有一对角。

b.果蝇 主要品种有食菌大果蝇、黑腹果蝇、布氏果蝇等。黑腹果蝇的特点:成虫黄褐色,腹末有黑色环纹5~7节,复眼有红、白色变型。雄虫腹部末端纯而圆,颜色深,有黑色环纹5节;雌虫腹部末端尖、色浅,有黑环节7节,乳白色,长0.5毫米;背面前端有一对触丝。幼虫乳白色、蛆形,爬于菌袋或菇床上化蛹。最适温度20~25℃,一年发生多代,每代12~15天。

c.厩腐蝇 成虫体长6~9毫米,暗灰色。复眼褐色,下颚须橙色,触角芒长羽状,胸黑色。背板有4条黑色纵带,中间两条较明显。小盾片末端略带红色,前胸基腹片、胸侧板中央凹陷,无毛;前中侧片鬃常存在,中鬃发达。翅前缘刺很短,翅脉末端向前方略呈弧形弯曲,翅肩鳞及前缘基鳞黄色。后足腿节端半部腹面黄棕色。

d.扁足蝇 虫体小型,黑色或灰色,具黑斑的蝇类。头大,有单眼,复眼很发达,触角芒很长,位于背面或末端。胸和腹部只有短毛而无刚毛,足胫节无端距,后足的跗节大而扁;翅发达,有轭瓣,翅脉无明显。

②发生与危害 菇房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烂菇不及时处理,常造成蝇类成虫产卵繁殖。蝇主要取食茶薪菇菌丝和幼菇,并从耳基入侵,咬食柔嫩组织。耳房内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幼虫老熟后在菌袋穴内化蛹,繁殖下一代。蝇类有明显趋向性,白天活动,还会携带大量病菌孢子,线虫、螨类等,是病害的传播媒介,为害极大。

③防治方法 做好消灭越冬虫源,彻底消除菇房四周的腐败物质,经常用石灰消毒;搞好菇房内卫生,门窗装上60目的尼龙纱,门上挂黏胶板黏杀入侵蝇类,以防虫源入内。由于蝇类的发生期由3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达高峰期,因此在防治上应以杀灭成虫为主。栽培房湿度不宜过高,进入子实体生长期时,房棚内悬挂黑光灯诱杀,将20瓦灯管横向装在培养架顶层上方60厘米处,在灯管正下方35厘米处放一个收集盘,内盛适量的0.1%敌百虫药液诱杀成虫,或用半夏、野大蒜、桃树叶和柏树叶捣烂,以1∶1加水浸渍,喷洒杀灭,也可用5%氟啶脲乳油~倍液喷洒灭杀。

(3)害螨的防治 害螨,俗称菌虱,种类很多,在茶薪菇生产全过程中几乎都可能有害螨发生。

①形态特征 几种常见害螨的形态特征(见图11)如下。

图11 螨类

a.蒲螨 体较扁平,微小,白色至红棕色。须肢较小,螯肢针状、微小。雌螨前足体有2个假气门器,雄螨则无,两性均无生殖吸盘。满螨是银耳生产中最为重点的类群,为害严重。

b.粉螨 体色淡而半透明,体形较圆,鄂全的须肢小而不明;躯体有一横勾分为前后两部,背毛多短小。雄螨有肛吸盘和附节吸盘。

c.害长头螨 雄螨体长0.14毫米、0.8毫米,微小白色,形状同未孕雌螨,但略小一些,背毛排列。未孕雌螨体长0.17毫米、宽0.10毫米,细小扁平。体白色,大量集聚时呈白色粉末状。前足体被毛3对,后半体背毛7对,毛很小。足1有5个可动节,端部有2爪;足3、4节为三角形。

②发生与危害 螨类主要来源于仓库、饲料间或鸡棚里的粗糠、棉籽壳、麦麸、米糠等,通过培养料、菌种和蝇类带入菇房。螨类以吃茶薪菇菌丝为主,被害的菌丝不能萌发,使子实体久不出现,直至最后菌丝被吃光或死亡。

③防治方法 螨类发生后,难以根除。因螨虫小,又钻进培养基内,药效过后,它又会爬出来,不易彻底消灭。因此,只好以防为主,保持栽培场所周围清洁卫生,远离鸡、猪、仓库、饲料棚等地方。场地可用73%克螨特乳油倍液喷洒,杀灭潜存螨源。在栽培环节中,原料必须选择新鲜无霉变,用前经过暴晒处理。为了防止螨类从开口处侵处,菇房可提前1天用40.7%乐斯本乳油0~倍液喷施,然后把室温调节至20℃,关闭门窗,杀死螨类。子实体生长前期发现螨虫,可用新鲜烟叶平铺在有螨虫的菌袋旁,待烟叶上聚集螨时,取出用火烧死。

(4)跳虫的防治 跳虫,又名香灰虫或烟虫,是茶薪菇生产害虫之一。常见跳虫有以下几种:乳白色棘跳虫、木耳盐长角跳虫、斑足齿跳虫等节跳虫、圆跳虫和紫跳虫。

①形态特征 弹尾目跳虫品种繁多,形态颜色与个体大小因种而异,但共同点都有灵活的尾部,弹跳自如,体面油质,不怕水。跳虫的腹部的节数最多只有6节,第1节有一条腹管,第4、5节有一个分叉的跳器,第3节还有很小的握器,这就是跳虫的跳跃器官,也是其主要特征(见图12)。

图12 跳虫

②发生与危害 跳虫多发生在潮湿的老菇棚、阴暗处,高湿及25℃条件时,极易发生。常群集在野外菇棚内咬食茶薪菇子实体,严重时菌袋表面呈烟灰状,难以出菇。

③防治方法 及时排除菇棚四周水沟的积水,并撒石灰粉消毒,改善卫生条件。培养料灭菌彻底,是消灭虫源的主要措施。出菇前菌袋可喷洒1∶(~)的除虫菊,也可喷90%敌百虫~0倍液,或用农地乐0~0倍液喷洒。喷药应从棚内四周向中间喷洒,防止逃跑。还可以用敌百虫、乐果或0.1%鱼藤精药剂拌蜂蜜进行诱杀。

(5)蛞蝓的防治 蛞蝓又名水蜒蚰、鼻涕虫。为害茶薪菇生产的主要为野蛞蝓。

①形态特征 野蛞蝓体长30~40毫米,暗米、黄白或灰红色,有2对触角,在右触角的后方有1个生殖孔;口位于头部腹面两个前触角的凹陷处,口内有齿状物;有外套膜遮盖体背,有体腺,分泌无色黏液。黄蛞蝓长毫米,体裸露柔软,无外壳;深橘色或黄褐色,有零星黄色斑点;分泌黄色黏液,有触角2对。双线嗜蛞蝓长35毫米左右,外套覆盖全体躯;体表灰白色或浅黄褐色,背部中央有一条黑色斑点组成的纵带;有触角2对,分泌乳白色黏液(见图13)。

图13 蛞蝓

②发生与危害 蛞蝓白天潜伏,晚间、雨后及阴天成群活动取食。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草丛、落叶或土石块下。为害方式:蛞蝓爬行所到之处会留下一道道白色发亮的黏质带痕及其排泄出的粪便。菇体被咬成缺刻,伤害组织,咬后幼菇不能分化。

③防治方法 搞好场地周围的卫生,清除杂草、枯枝落叶及石块,并撒一层石灰粉。或用茶籽饼1千克,清水10升浸泡过滤后,再加清水升溶液进行喷洒。夜间10小时左右进行人工捕捉。发现为害后,每隔1~2天用5%来苏儿喷洒蛞蝓活动场所。

3.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于茶薪菇侵染性病害,栽培者往往未能很好地识别病态和病原,以致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结果不但不能有效防治,反而导致菇体受害,产品农残超标,栽培效益欠佳。这里就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特征与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褐腐病

①病状 病状表现为受害的茶薪菇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均变为褐色,最后腐烂发臭。病原菌为疣孢霉。多发生于含水量多的菌袋上,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侵入子实体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繁殖,引起发病。

②防治措施 搞好菇棚消毒,培养基必须彻底灭菌处理;出菇期间保湿和补水用水要清洁,同时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受害菇及时摘除、销毁,然后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采用链霉素1∶50倍溶液喷洒菌袋,杀灭蕴藏在袋内的病菌,避免第二茬长菇时病害复发。

(2)软腐病

①病状 受害的茶薪菇菌盖萎缩,菌褶、菌柄内空,弯曲软倒,最后枯死,僵缩。病原菌为茄腐镰孢霉,侵蚀子实体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霉状物,此为部分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此病菌平时广泛分布在各种有机物上,空气中飘浮的分生孢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率高,侵染严重的造成减产减收。

②防治措施 原料暴晒,培养基配制时含水量不超过60%,装袋后,灭菌要彻底;接种选择午夜气温低时进行,严格无菌操作;菌袋开口诱基前,用50%敌敌畏乳油0倍液喷洒杀菌;幼菇阶段发病时,喷洒pH8的石灰上清液,防止此病发生。

(3)猝倒病

①病状 感病菇菌柄收缩干枯,不发育,凋萎,使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病原菌为腐皮镰孢霉。多因培养料质量欠佳,如棉籽壳、木屑、麦麸等原、辅料结块霉变混入;装料灭菌时间拖长,导致基料酸败;料袋灭菌不彻底,病原菌潜藏培养基地内,在气温超过28℃时发作。

②防治措施 优化基料,棉籽壳、麦麸等原、辅料要求新鲜无结块、无霉变;装袋至上灶灭菌时间不超过6小时,灭菌上℃后保持16~20小时;室内干燥,防潮、防阳光直射;菌袋适时开口增氧,促进原基顺利形成子实体;空气相对湿度85%~90%;及时搔去受害部位的基料,并喷洒75%百菌清0倍液。

(4)黑斑病

①病状 受害的茶薪菇子实体出现黑色斑点,在菌盖和菌柄上分布,菇体色泽明显反差,轻者影响产品外观,重者导致霉变。病原菌为头孢霉。主要是通过空气、风、雨雾进行传播;常因操作人员身手及工具接触感染;菇房温度在25~30℃,通风不良,喷水过多,液态水淤积菇体过甚时,易发此病。

②防治措施 保持菇房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止高温高湿;接种后适温养菌,加强通风,让菌丝正常发透;出菇阶段喷水掌握轻、勤、细的原则,每次喷水后要及时通风;幼菇阶段受害时,可用pH8石灰上清液喷洒;成菇发病及时摘除,并挖掉周围被污染部位,喷洒新植霉素倍液,或用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0倍液喷洒。

(5)枯死病

①病状 原基出现后不久枯死,不能分化成子实体,影响一茬菇的收成。其病原为线虫蠕形小动物为害,常在梅雨、焖湿、不通风的情况下发生,线虫以针口刺入菌丝内,吸食细胞液,造成菌丝衰退,不能提供养分、水分供给原基生长与分化,以致枯死;有时也会直接吸食原基和幼菇,使茶薪菇子实体失去生长发育的能力而枯死。

②防治措施 菇房及一切用具事先消毒,不给线虫有存活条件;培养料采取先集堆发酵后,再装袋灭菌;发菌培养注意控温,以不超过28℃为好,气温高时应及时进行疏袋散热,夜间门窗全开,整夜通风,使堆温、袋温降低,育好母体,增加抗逆力;适时开口增氧,促使菌丝正常新陈代谢,如期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出好菇;幼菇阶段喷水宜少宜勤,不可过量,防止积水;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对已受害的菇及时摘除,并搔除表层,停止喷水2天后,让菌丝复壮,然后适量喷水,促进再长菇。

(十二)采收

1.成熟标准

茶薪菇采收的标准,一般鲜销菇为菌盖呈半球形,表面光泽,菌柄茁壮伸展,近白色、成熟度七成时就要开始采。加工干菇的,则要求子实体八成熟时采收,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菌柄茁壮伸长,菌褶由白色转为黄色时,为适时的采收期。适时采收的茶薪菇,色泽鲜艳,菌盖厚,肉质柔韧;菌柄大小适中,脆嫩,香味浓郁,商品价值高;过期采收,菌伞平展,肉薄,菌柄抽长细小,色变褐,重量减轻,商品价值低。

2.采收技术

(1)容器选定 采集鲜菇宜用小箩筐或竹篮子装盛,并要轻放轻取,保持茶薪菇的形态完整,防止互相挤压,菇柄折断,影响品质。采下的鲜菇要按菇柄长短、菇盖大小、朵形好坏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装于塑料周转筐内,以便分级加工。

(2)采菇时间 晴天采菇有利于加工。阴雨天一般不宜采菇,因雨天茶薪菇含水量高,鲜菇易霉烂;加工干品也难以干燥,影响品质。若菇已成熟,不采就要误过成熟期时,雨天也要适时采收,但要抓紧加工干制。

(3)采收方法 对丛生成熟的菇体,一次性采完,摘菇时左手提菌筒,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的基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向上整丛拔起,防止损伤菌筒表面的菌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