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釉有多种:红、黄、蓝、白、绿、黑、紫。石湾的釉色多彩多姿,种种均有。特别是以一种叫“翠毛”的蓝釉为最著名,故有“钧窑以紫胜,广窑以蓝胜”的美誉。
这“蓝”是怎么得来的?里面有一个壮烈的故事。
明嘉靖年间,有一天,石湾的陶工被集中起来,迎候皇使带来的一道圣谕:圣上要举办“三宫御宴”要陶工们在三十天内给皇上煨烧“翠鸟酒瓶”二百个。釉色要和翠鸟的毛色一样。因为皇上下江南时,看到过这种翠鸟,对其毛色非常喜爱。“翠鸟酒瓶”过期呈不上去,就要把陶工斩首问罪。因为当时石湾的陶瓷已很有名声,这个任务,就落到他们的肩头了。
这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没有人敢出来承担。官府发怒了,吆喝差役要捉人。
陶工中有一霍师傅,蓦地站出来,把差役推开:“我来带大家一起做。做不出找我。在霍师傅的指导下,陶工们分头分别找来了本地大雾岗的陶泥,清远石墟的瓷泥,还找来东莞义顺的白尘泥,甚至找来肇庆的白泥,以及石井的古料土,江村、英德、郭塘、乐平区等地的黏土,制成了一个个酒瓶子。又找来桑枝、芒、桔、松木、稻草等植物的灰作基础原料,加入玻璃粉或玉石粉以及玛瑙、五金、石灰、贝壳等乳幼研磨配合而制成了多种多样的釉药,日夜试烧。
当时石湾陶瓷的陶釉,以“窖变”为最具特色。这就是在本色釉外所变的色泽,或黄或蓝,或红或紫,或淡或浓,或聚或散,错杂混成各种色调,浑厚,润泽,五彩斑烂,大都为偶然的变例。那时石湾所制的色釉,对各色的色性,各种釉药的配方,分量的多寡等,都凭经验,而无科学标准,加上原料中,往往含有其他杂质,制釉时,又不能完全分化及提炼纯净,烧时又因火力的不足或过强,因而往往会烧成料想不到的颜色。而这些和窖的构造,装的位置,烧成的温度,胎泥的性质等,又都有关系。只是后来把各种釉药反覆配合,积累了经验,掌握了一定“窖变”的规律,才成为人工的“窖变”,不过,这是后来的事了。
现在,陶工们烧了一窑又一窑,都失败了。五天过去了,十天、二十天也过去了。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烧出的酒瓶子的釉色,还没有烧成一个翠鸟羽毛那样的颜色。这是最后一天了。怎么办呢?
霍师傅又拖着沈重的脚步回家。他的女儿锦珠,见爹这个样子就问:“爹,这些日子,你总是愁眉苦脸的,发生了什么事啦?”
“唉!”霍师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皇上办三宫御宴,要我们在一个月内烧出二百个翠鸟酒瓶献上。过期做不出,就要问罪斩首。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再烧不出……”
“哎!爹!凭你的经验,还被几个彩瓶子难倒?”
“你不知道这种瓶子的釉色多难哪!”霍师傅又叹了口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颜色?是翠鸟的颜色。这种翠鸟,你也见过的,就是钓鱼彩郞。它的羽毛,蓝色中映露着绿彩。烧了多少窖,都烧不成这样的。不是太浓了就是太淡了,不是过暗了就是过亮了……”
“啊!翠鸟的羽毛一样的颜色?”锦珠想起来:就是那种钓鱼彩郞,常常蹲在溪边,一动不动的蹲着。看到溪中鱼儿浮水,就“扑嗒”一声直冲下溪中,很快就把鱼儿从溪里叼上来……锦珠想:是啊,这种鸟的颜色,真是蓝得多么美丽,说全蓝又不是全蓝,说翠绿又不是春草透绿。绿彩中映现着一丝亮莹莹的色彩。
锦珠想到这一点,也呆住了,她看看爹那愁苦的脸容,不由得也一阵心酸起来。她爱爹,她出世不到七天,妈得了产后风,无钱医治,早离人世。她就是爹从小一口饭,一口水喂大的。十六年来,父女就这样相依为命。她也从没有见过爹像今天那么犯愁。
望着爹,锦珠不知说什么好。特别这几天来,爹真的显得更加忧愁了,前天,她给爹弄了爹最爱吃的油煎辣椒酿鱼肉,爹吃了两口,就放下了;昨天,又给爹买到了最好的陈太吉特醇米酒,爹却推开酒瓶,一口也没沾唇。而今天……
锦珠正想着,爹又起来要出门去。
“爹,又要去哪?”
“今晩升火烧最后一窖了,”霍师傅向女儿说着,又拖起沈重的脚步,“你把门关好,今晚不用等我回来。”
等爹走后,锦珠茫然地呆坐着。很久很久,突然,脑子一亮,她想起以前,听爹给她讲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渔夫,被皇帝逼着要在五天内打一条金线黄尾鱼呈献给国太配药治病。渔夫打了五个白天,四个夜晩,也打不着。眼看大难就要临头。最后一晩,他的女儿祷吿上天,让她变成一条这样的鱼,以解父亲之危。然后,在最后的那天晚上,等爹把网撒下后,她瞒着父亲,跳进了江心。在最后的一网中,她爹果然打上了一条金线黄尾鱼,避过了灾难。锦珠想到这里,眼睛亮起来了,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异的想法:啊!为了爹,为了叔叔伯伯们,我……
她迅速地把自己打扮起来,穿上了蓝衣蓝裤,外披上一条妈妈遗下的绿色颈巾,然后,向爹他们烧窑的地方走去。依着山脚的斜坡建筑一眼望去,有四、五十米长。窑前有三个用以烧火的门口,两旁,每节都有一个门口。窖顶上还有不少“火眼”。现在正烧得火旺火旺,热气烫人。
锦珠走到窑边,见到叔伯们正在汗流浃背的烧着,爹则从这个“火眼”转到那“火眼”,一个一的察看着。她不知怎的,一点儿也不畏惧。她走近爹,叫了一声:“爸!”
霍师傅望见女儿,忙问她什么事情。
锦珠深情地望着爹,笑了笑说:“爹!你看看我这一身,像不像翠鸟的颜色?”
霍师傅看着女儿,蓝中有绿,绿中有蓝,在窑火的映射下,绿彩中又熠熠地映现出一丝丝亮莹莹的色彩。……不由得说:“啊!真像!真像!”
锦珠又深情地掏出手帕,给爹抹去额上的汗珠,声音变得有点儿异样,望着爹说:“爹,这就好了,我想你们今晩一定能够烧出翠鸟酒瓶来的。”
霍师傅给女儿理了理颈巾,说:“天晩了,快回去吧!今晩不用等我……”锦珠望着爹,点点头,她多么想再多望爹一眼啊!不过,她还是对爹说:“爹,那我去了,你千万别惦念我啊!”
锦珠离开了爹,又避过大家的注意,围着龙窖转了一圈。这时候,她看见爹指挥叔叔伯伯们又开始投柴。好一刻,烈焰飞腾,窑火正旺。锦珠理了理衣衫,蓦地一下子冲到窖前一个门口上,全身被映得红光灿灿。她转过头,含着笑,向爹大声说:“爹,我去了,祝愿这一窑烧得成功……”跟着就“扑腾”一下子,跳进了烈火熊熊的窑膛。……
霎时,群山回响着锦珠的声音:“我去了,祝愿这一窑烧得成功。……”通红的窑火,蓦地变了颜色,变得蓝中透绿,绿中泛蓝,燃起更大的火焰。霍师傅刹地扑了过去,陶工们也纷纷奔向门口,只看见,烈火熊熊的窑膛里,锦珠姑娘若隐若现的在美丽的窑火中,频频浅笑,慢慢地慢慢地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翠鸟酒瓶。……
“锦珠啊——”霍师傅满眼泪水,呼喊着爱女。“锦珠啊——”叔叔伯伯们的声音,呼喊着姑娘。
“锦珠啊——”这震撼人心的声音,在石湾山岗的夜空上久凝不散。
真的,开窑时,这一窑烧出的个个酒瓶子,每一个都蓝色中映露着绿彩,就像翠鸟的羽毛一样美丽,和皇帝交下来要烧制的“翠鸟”酒瓶颜色的要求,半丝不差。
这以后,锦珠的名字就被传颂着。石湾陶业中,蓝釉中的“翠毛”釉更加出名,“广窑以蓝胜”也传遍中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