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步骤有哪些?首先要区分两点前提:(1)个人的兴趣阅读为前提。(2)有目的的阅读,例如初高中语文试卷中的古诗文阅读。由于前提不同,所以鉴赏的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笔者将从两个方面作答。
一、个人的兴趣阅读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纯文学阅读。古代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受到更多人的青睐。那如何来鉴赏古诗词呢?
这种以个人兴趣为前提的鉴赏主观性比较强,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正是这个道理。有人喜欢李白的浪漫飘逸,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顿挫,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旷达。
因此,鉴赏一首诗也变得容易起来了,如果一首诗中含有有哲理的句子、或者是辞文华彩、或者是符合读者的心境,使人读起来有收获、有感触、能共情,那这就是一首好诗。鉴赏或心得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阐述。
二、初高中的古诗文阅读
在初高中的语文试卷中往往需要对古代诗文进行鉴赏分析,而学生们遇到的古诗文基本上都是陌生的:或者是认识的作者写的不认识的诗词、或是不认识的作者写的有些眼熟的诗词、或是既没有见过作者也不熟悉的诗词。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鉴赏呢?有没有一些方法论呢?答案是有的。
01.“三看”
首先碰到一首不熟悉的诗词,在鉴赏分析之前要做到“三看”。何为“三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下面解释一下“三看”的原因及意义。
(1)看标题
①看标题首先可以了解一首诗的题材,知道题材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初步的把控。例如《春怨》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首爱情闺怨诗,那它的情感基调必然是哀怨忧愁的。再如《石灰吟》看题目就知道是在吟咏事物的“咏物言志诗”,那全诗的基本思路就是作者要抒发自己的志向,答题的时候紧扣这一点就不会出错了。
②看标题可以知道全诗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标题就可以知道写作的时间背景,一个“忆”字也能看出全诗的情感脉络。例如《题破山寺后禅院》,看标题就能够知道写作的地点背景。
③看标题可以把握行文线索。例如这首诗:“江上往来者,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看正文是不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在写啥?这个时候看标题为《江上渔者》就豁然开朗了。
(2)看作者
为什么要看作者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上文提到的一种出题状况:碰到了熟悉的作者的不熟悉的诗文。这个时候就考研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了。
有一些作者的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当我们分析这一类诗词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作者的风格特色。例如李白是傲岸不羁、浪漫飘逸的。杜甫是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曹操古直悲凉、杜牧刚健忧思、李清照婉约哀怨、李煜忧愁自伤等等。
(3)看注释
①看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熟悉的诗人词人。例如罗隐、黄巢、李益等。我们的课本中没有学过这些人的诗词,注释中就会有一个简单的介绍。
②看注释可以了解创作背景。例如往往注释中会有这样一句话:此诗作于诗人被贬xx地时。这个时候根据注释与正文,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③看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太懂的句子。例如类似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如果没有注释,我们很难知道作者引用的是哪些典故。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果没有注释我们也很难知道这句话是化用李白的“青天明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02.看正文
“三看”之后就迈入了正文的阶段。如何鉴赏正文呢?从两方面入手。
(1)意象与意境
也就是说看古诗词中罗列了哪些意象,构建了什么样的意境。常见的一些意象都是有其固定含义的。例如柳树意味着送别与不舍、红豆意味着相思、鹧鸪意味着破败、鸿雁意味着遥远的消息与思念、明月意味着团圆、落花意味着撼恨、梅兰竹菊意味着美好品质与气节等等。找到诗词中罗织的意象,就离解锁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远了。
(2)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分析作者运用到的一些写作技法。
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在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是描写和抒情。
表现手法就有很多了,包括修辞的使用,如比喻、夸张、拟人、借代、顶针、互文等。再如写作的结构如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再如诗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如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比兴等等。
以上,了解了这些关于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我们要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时就会得心应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