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人员会发现厌氧池里的颗粒污泥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灰白色,摸上去硬硬的,手感像石头。这只是污泥钙化现象,以碳酸钙为主的不溶性钙盐把颗粒污泥包了个圆。
颗粒污泥是什么?
而平时的活性污泥都是由丝状菌为中心,拉扯着一圈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结构是絮状的。
自然界微生物还有一种自聚集现象,一些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疏水性很强,这类细胞彼此之间能自发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溶于水的颗粒。
现在污水厂里用的成品颗粒污泥都需要经过人工培养,直径都在1mm以上,各个粒大饱满,但野生的颗粒污泥很小,所以才让存在感更强的活性污泥成为生物段的主流。
这种聚成一团的形态对世代周期长的细菌十分友好(比如红菌),还能让几种分工不同的细菌形成共生体,所以不少项目都给厌氧池用上了颗粒污泥。
污泥为什么会钙化?
如果预处理用石灰作为混凝剂或者调节pH时,或者原水里钙含量比较多,都容易引起污泥钙化。
厌氧硝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旦过饱和,就容易和钙离子发生点啥,最后形成碳酸钙覆盖在颗粒污泥表面,就像套了个盔甲。
少量钙离子能起到支撑作用,对于维持颗粒污泥的结构是有利的,但多了以后就不行了,越裹越厚的盔甲严重影响到微生物和废水之间的物质交换,污泥活性丧失大半,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也大打折扣。
有些工厂排放的废水里钙离子浓度爆炸,配套的厌氧池最多半年就要换一次污泥颗粒:
现在去除钙离子常用化学手段,需要人工营造碱性环境,一番操作下来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还得加两块钱,这还没算多出来的这堆含钙污泥的处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