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化学题的分析与启示4初中学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7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图7(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试题分析:自年开始,第31题就以框图推断题的面貌出现。在年,该题以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调味品氯化钠为中心,将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等重要化合物整合到框图中,该框图包含4个化学反应、7种物质,涉及到“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一级主题中“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等多个二级主题中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物质的用途等核心知识。在审题时以物质的用途[G是重要的调味品(NaCl)]和物质的性质[D是温室气体(CO2)]为突破口,并结合物质的组成[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H)],逐一推导即可明确各物质及其转化关系。其中A可以是Ca(OH)2或Ca(HCO3)2与B(HCl)的反应,具有开放性。本题的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区分度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创新性。各地反馈的数据显示本题的0分率最高,超过了1/3。典型错误剖析:(1)出现的主要错误:①写名称氯化钠或盐、食盐等;②写成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如NaOH、Na2CO3;③化学式书写错误,如NaCl2、ClNa等。(2)出现的主要错误:①答案不完整,只写“复分解”三个字;②出现错别字,如写成“负”分解反应、复分解反“映”;③推出了各物质,但写错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等;④写成化学方程式;⑤没推出来,瞎写。(3)出现的主要错误:①化学式写错,导致方程式错误;②化学式正确,配平错误;③方程式写错。(4)出现的主要错误:①不具体,写“工业原料”“化工原料”等;②不符合实际,也可能是推错了,写“改良酸性土壤”“治疗胃酸”“工业制碱”“制二氧化碳”等,实际上一般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氢钠片或氢氧化铝等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实验室可用碳酸钠溶液和适量的石灰水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③其他错误有“做调味品”“发酵”等。参考答案:(1)NaCl;(2)复分解反应;(3)NaOH+HCl═NaCl+H2O;(4)生产玻璃。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要强调“双基”,这既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夯实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谈能力的提高,才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转化关系)、用途等,这是做好推断题的基础。同时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实验操作等也要科学、严谨、规范,避免随意性、口头话,防止造成学生的认知错误。二是在讲评习题、考试题时,要多展示正确、规范的答案,对于错误答案要及时“究”错,即不只是改正,还要求学生能说明错误的原因、正确的理由然后再用针对性练习巩固训练、强化提升,由此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规范书写。三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单靠记忆物质的用途太枯燥,而且这样记忆持续的时间短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身边的素材,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物质的用途,化学物质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