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三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条件

7.1.1交通条件

拟建项目位于地点地点3,地点3境内有高速公路过境,长25千米,在地点14村有1个出口,通往地点8景区。县道穿越地点3,交通便利。2处滑坡体均位于县道地点2地点3地点4,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好,治理区支挡结构位于滑坡体前缘和中部,县道地点2位于滑坡体前缘,中部可修建便道到达,道路交通条件好。

7.1.2供水

地点3土地岭岭下有河流经过,施工用水可取用河水,饮用水可利用居民生活用水,用水十分方便。

7.1.3供电

施工用电可利用地点3上电力系统,供电设施就近架线,

7.1.4占地及搬迁

工程施工区域需迁坟10座,拆混凝土电杆2根,电线m。

7.1.5地材

碎石、片块石:可在镇牛耳川钟岭石料场,为商品料场。料场岩性多为石灰岩,块状构造,其技术指标均满足一般砌体工程,运输方便。料场石料储量丰富,能够满足工程需求,上路运距38km。

中粗砂:全线混凝土工程用砂可在镇上坪村沙场购买成品,砂质洁净,成分以石英和花岗岩为主。料场中、粗砂储量丰富,能够满足全线用砂要求,砂料运输方便,上路运距29km。

7.2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7.2.1施工方法

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边坡加固工程、坡面整形工程、挡土墙工程、骨架植物防护工程、削坡减载工程、地表截排水工程、植被恢复工程。

7.2.1.1边坡加固施工

1、护面墙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护面墙浇筑→养护

(1)施工准备

①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在封闭。

②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应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2)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

①每次浇筑混凝土前1.5h左右,由施工现场专业工长填报“混凝土浇灌申请书”,由建设(监理)单位和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人批准,方可开盘。

②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输至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③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7-1的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min)表7-1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用水冲出的混凝土严禁用在永久建筑结构上。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①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②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③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为~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模板。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④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⑤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好。

护面墙的混凝土浇筑

①护面墙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4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泛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时注意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

②护面墙浇筑时,应采取措施(用滑轮式吊桶浇筑)或用汽车泵车输送分节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模板封闭严实,并用钢管架牢。

③浇筑护面墙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按照规范的规定实施,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上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

混凝土试块

①按照规范规定的试块取样要求做标养试块的取样。

②同条件试块的取样留置要分情况对待,拆模试块(1.2MPa,50%、75%、%,设计强度);外挂架要求的试块(7.5MPa)等。

成品保护

①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墙顶或墙面模板上踩踏,应搭设跳板,保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②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拆模。

③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派专人及时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

④对阳角等易碰坏的地方,应当有保护措施。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①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

②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③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振捣不实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④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接头模板刚度差、支撑不牢固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2、路堑挡土墙

施工工艺流程及分项技术要求

①预备工作→测量放样→基槽开挖→基底报验→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定位测量→基础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基础→养护→墙身定位测量→墙身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墙身→养护→中间交工验收→墙背回填→竣工验收。

②基槽开挖前应进行施工测量放样,施工放样时应严格依据设计图运算出每段挡墙的坐标及高程放样于实地,基槽开挖线按实地土质进行放坡。

③基坑开挖:在施工放样完毕后,用挖掘机在所放开挖线内进行开挖,挖至岩土分界面并按要求进行挖台阶,如有水,挖掘机挖10米,进行水泵抽水,抽完后,清理基槽余剩污泥,然后进行边坡防护,基槽清理完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到现场验槽,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④在基槽验收合格后立刻进行垫层定位放样,垫层支模,然后打混凝土。然后组织基础模板支撑施工。在模板施工前应对全部要用于本工程的模板进行清理,打磨,校正,上油或打脱模剂。然后按设计挡墙几何尺寸进行拼装模板,模板拼装完毕后下一步进行模板安装,在安装模板时要依据设计标高将所要支撑的模板高度先在两端头做好高程掌握桩,同时拉线加密高程掌握点以便掌握模板顶面标高。模板安装完毕后按设计标高与所固定掌握点进行加固模板与校正模板。模板校正完毕后进行自检,待自检合格后申请监理工程师对模板进行检查。

⑤本分项工程实行人工自拌砼,砼自流协作传筒输送到使用部位。在砼浇筑前应提前对安装设备进行调试,调试完毕后并进行检测便于砼浇筑时一次性顺利完成。

⑥在砼浇筑前应将所需用于的材料经检测合格后全部运到现场,便于在砼施工时不显现缺料现象。本挡土墙采纳自拌砼,在模板验收合格后立刻组织工人拌合砼,上料时严格掌握各种原材料的计量精确(即配料机计量)。

⑦在浇筑时应严格依据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用混凝土泵,经过混凝土管道送入挡墙内,同时采纳三相振动棒振捣,振动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拨,严格掌握插入振捣的间距为30-50cm成“梅花形”进行。砼浇筑时严格按预先测好的高程进行砼顶面掌握,不要使其所浇筑的砼高于掌握标高位置。

⑧砼浇筑施工时应做好施工记录,同时做好砼试件抽取并作好记录。砼试件频率不低于规范要求,每一个台班应抽取1-2组砼试件或-m一至二组。

⑨基础浇筑完毕后要先进行墙身线定位放样,将设计图中各段挡墙断面几何尺寸实放于基础顶面自检合格后申请监理进行隐藏检查,检查合格后立刻组织人员进行墙身模板支撑工作,墙身模板支撑时严格按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

⑩砼墙身施工工艺流程与基础施工一样每个环节需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由于墙身较高所以模板支撑的每个细节工作都非常重要,墙身模板安装时预先用墨汁弹出墙身下底宽度线,便于模板安装时使用;弹出底边线后应立刻对墙身前后坡面搭设样架坡面线,模板支撑安装时严格按已搭设好的样架坡面线进行拼装;为了加强模板的整体性与坚固性在模上纵横向每隔1m加设一根中14横向拉杆;在沉降缝处支模时应预先把沉降缝的泡沫塑料板安装固定好使其缝能从下至上整体断开;模板安装时架管应采纳双层脚手架其纵横间距不能大于1m;每一次拆模时要保留已浇筑砼的模板有一米高度不能拆,便于下次支模更能顺接,同时尽量削减其次次浇筑时的水泥砂浆下渗到已浇筑好了的砼墙面上。

本次设计挡土墙墙背与岩层面之间(在基岩面处挖设台阶,台阶宽度2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为整体,为该段右侧边坡滑坡体治理工程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挡墙排水采用纵向盲沟和横向渗水管,渗水管管径30cm,坡度为10%。

砼浇筑时严格按要求及相关规范执行,原材科严格按规定进场,配合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执行。砼浇筑前再一次检查模板是否完全加固,对模进行涂抹脱模剂,将墙台上支模所掉的杂质或垃圾清扫洁净,用水将已浇筑好的砼冲洗洁净;浇筑时应先用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墙底面满铺一层,然后混凝土泵送入混凝土,并同时振捣密实;每一段墙体全部浇筑完毕后应准时对墙面进行清理,将墙面上拉杆端头与水泥砂浆清除掉,对墙面有麻面或漏浆的部位进行准时粘毛修补。

砼模板拆除后应立刻组织工人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不能走马观花洒了水就作数,需让砼渐渐的浸渍透才行。养护每天至少两次。如气温过于偏高时应采纳麻袋或草垫等进行遮挡后再洒水养护这样可保持湿度。

本分项技术方案中未涉及到的技术措施等需按相关规范及设计文件为依据严格执行。

7.2.1.2骨架植物防护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1)湿法喷播植草工艺顺序:整平坡面→坡面浇湿→喷播植草→覆膜养护→绿化成坪;

2、主要施工方法

(1)喷播植草

喷播植生防护技术是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将生命力顽强、且能满足各种绿化功能的植物种子经科学处理后与肥料、防土壤侵蚀剂、内覆纤维材料、保水剂、色素及水按一定比例放入混料罐内将混合液搅拌至全悬浮状后,利用离心泵把混合液导入消防软管,经喷枪喷播在欲建边坡裸地,形成均匀覆盖层保护下的植物种子层,再铺设无纺布防护,而进行坡面强制绿化的一种施工新技术。

(2)C20砼拱形骨架

1)坡面修整

按照边坡坡度、基础高程等数据设固定的样板挂线,清刷表面松散土层及浮土,填补坑凹并拍实使坡面平整,

坡面整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测量放线

按设计图纸对拱型骨架轮廓进行放样,并钢尺对基槽开挖位置准确定位。

3)基槽开挖

拱型骨架基槽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基槽开挖时应注意几何尺寸位置的准确,开槽深度为垂直坡面以下30公分。对于拱圈圆弧部分基槽的开挖,基槽开挖完毕后,施工人员对护脚位置进行准确的放样撒线,护脚深度为50cm,宽为75cm,护脚采用M7.5C20混凝土浇筑。

4)镶边石

镶边石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在集中场地统一预制,装运到施工现场安装,并用水泥砂浆砌筑与勾缝,弧形镶边石长宽厚与直镶边石的尺寸相同,半径(内径)为2.0m。

砌筑时应采用坐浆、挤浆法施工,要求砂浆饱满。各预制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不得有通缝和空缝及松动,表面平顺整齐,与边坡嵌接牢固密贴。严禁采用灌浆施工。

5)浇筑C20砼拱形骨架

拱形骨架拱圈、护脚及基础、平台加固采用C20水泥混凝土。骨架拱圈宽度50cm,每层拱圈高度h根据边坡高度调整。拱圈两层骨架时,由上至下进行施工,防护路段剩余长度不足一个拱圈时,该部分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

(3)C20砼拱形骨架植草

拱架成型后进行拱架内喷播植草。沿线路方向每隔14.5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3cm,缝内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絮。

7.2.1.3抗滑挡墙施工

(1)施工准备:准备期应作好三通一平工作,施工机具进场并调试正常,建立钢筋、水泥临时库房,按工程要求进料,材料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产品合格证和质检证明。

(2)按设计图进行墙体轴线、基础宽度放线;

(3)基槽开挖:开挖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值,开挖到位后应经业主及设计方验槽,若基底地质条件不良,承载力不符合要求,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基槽采取加大开挖深度、扩大基底或其处理措施;

(4)由于斜坡稳定性较差,其基槽必需分段开挖,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对于雨天应加强坡体的排水和坡面保护。

(5)备料砌筑:所用石料应坚硬完整,大小基本一致,清除表面泥土等杂质,水泥砂浆应进行试配送检,必须达到所需标号。挡土墙砌筑完成后,墙背修筑滤水层并回填。

(6)浆砌块石体采用座浆法施工,砌筑时应先铺砂浆,后放块石,石块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砌,内外搭砌,砌立稳定。铺浆前,石料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7)砌体基础的第一层石块应大面向下。所有石块均放在新搅拌的砂浆上,大面朝外,要求砂浆饱满密实,勾缝自然,块石形态自然,表面平整,严禁出现漏浆和干砌,砌体外露面溅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

(8)砂浆初凝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石块,如必须移动,再砌筑时须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砌。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12至18小时之内及时养护,养护期14天,养护期须保持外露面湿润。

(9)挡土墙采用浆砌块石结构,石料极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采用M10砂浆砌筑。

(10)挡墙砌石表面勾缝,勾缝砂浆采用细砂,用较小的水灰比,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严禁与砌石体砂浆混用。勾缝表面与块石应自然接缝,力求美观、匀称,砌体表面溅上的砂浆要清除干净。

(11)每15~20m设一道伸缩缝;按设计要求设泄水孔,反滤层。

7.2.1.4削方减载工程施工

(1)施工选择: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削坡机械采用反铲与推土机、装载机开挖,推土机及装载机运输至指定弃渣场。脚槽、导滤沟、截水沟、截流沟等采用人工开挖。

(2)表层清理

①植被清理为监理人指定区域内的树木、树桩、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它监理人指认的有碍物。成材树木的砍伐同时应有监理人的专门指示。

②植被清理的范围为距监理人批准的施工详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界或建筑物基础外侧10m的水平距离。

③在植树被清理过程中须特别注意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清理区外的天然植被。

④场地清理中的植被或其它物资完全按招标文件或监理人的指定方法处理。

⑤植被的清理采取人工配合推土机和装载机的法进行清理,表层土运用推土机进行汇集,用装载机装入推土机及装载机运输至指定的弃料场。

⑥表土的清除、堆放和处理需根据监理人的指示执行,根据指示的深度开挖并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堆积体不超过2米,以免将土壤压实并防止冲测流失。

(3)削坡开挖

①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开挖范围、深度、坡度及分层情况。

②削坡开挖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文件的要求。对监理人确认其基础不能满足设计图纸所规定开挖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

③开挖时预留施工道路,在下层开挖完成后,由反铲边退挖边清除。

④在局部坡面较长或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主要采用反铲分层接力的方法开挖,挖掘次序从上到下,根据坡面长度不同用2~3台反铲在作业面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向上传递,并装入推土机及装载机。

⑤坡身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削坡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等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堆高不超过2米。

⑥开挖中遇到坚硬孤石时,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施工处理。

⑦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层的变化,挖掘机距边坡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

⑧所有削坡开挖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外均为旱地开挖,开挖前挖好截水、排水设施,并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排除;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设置的临时排水设施与截水设施。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由于排水不畅而引起边坡失稳。

⑨实际开挖轮廓线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所示或监理人现场指定的开口线、水平尺寸和高程的要求。开挖最终轮廓线均不得欠挖。

(4)开挖土料的堆存、处理和利用

所有开挖料均运至指定的区域堆放,对于开挖中设计要求的或监理人认可的可用开挖料堆放在专用的或监理人指定的备料场。备料场以分层堆筑的方式进行,并保证可顺利取出利用;严禁与废料掺杂;同时设置完整的排水设施,在开成堆体时,其自由面必须保持稳定且不得危及堤身和岸坡的稳定。

(5)人工削坡

机械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人工削坡,对预留的20cm保护层土用人工清理,以马道为界,分上下两层,先进行下层面的人工削坡,后进行上层面的人工削坡。

1)清渣专用安全技术措施

①组织好作业点的工序,合理安排工作。

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点上部积渣先行处理,使积渣的堆积角小于其自然堆积角,以防上部积渣坍塌伤人。

③作业点上部须设拦截设施,防止上部井筒内浮石意外滚落伤人。

④利用运渣车将不可利用的渣溶运出施工现场。

2)边坡检查、处理与验收

开挖后及时对基础面尺寸和土体质量进行检查、整修和处理。检查分自检、监理人组织的初检和终检三个阶段进行。

基础面必须平整坚实,不得有突起、松动块体、虚土浮渣等缺陷。基础面完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保护。

3)特殊问题处理

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可能坍塌的地方,立即请示监理人同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发生坍塌用人工或机械挖除后回填砂砾石料置换方法处理。对崩窝、橡皮土地段施工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在有利的施工时段提前安排进行,集中处理。对出现坡面渗水的部位,提前做好截水、排水设施稳固岸坡后再施工。所有施工方案均需得到监理人的批准;或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

7.2.1.5地表截排水工程施工

按设计位置放线,遇障碍,在不影响排水功能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沟必须置于稳定岩土层上。

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人工挖基,若遇基底比较坚硬或整体岩层,采用风镐和小型爆破作业,当挖至接近设计尺寸线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在浇筑前用人工突击挖够尺寸。清基、整平,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临时支护措施。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基坑排水;

2、基底检查验收,基坑底在挖至近设计尺寸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请监理工程师初验,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基坑线型不顺畅,根据实际情况及监理工程师的惹见作相应调整,在排水沟浇筑前还请监理工程师终验,只有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在监理工程师同意下,方可进行浇筑;

3、沟身浇筑,在沟身浇筑前应放出沟身位置尺寸线及测出基顶高程,还应对支架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准。

浇筑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应接触混凝土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4、养生,浇筑完成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生,若在天气比较炎热时,应进行洒水养生。

7.2.1.6植被恢复工程施工

1)材料准备:所种植物同一品种的规格大小无明显差异,植株要命系完好、茎杆粗壮、生长旺盛,无明显病虫害及机械损伤。

2)定位放线:采用网格法,即按比例在设计图上和现场分别划出等距离的4*4米方格。定位时,先在设计图上量好地被及色块边线对其方格的纵横座标距离,再按现场放大的比例,定出其相应方格的位置,撒灰线标明,最后,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度定好株行距。

狗牙根草种植:

1.场地准备

1)现场清除杂物。

2)进行土壤处理,杀菌杀虫。

3)设置地下灌溉系统,保证草坪草的生长过程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4)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并与10-20cm的表土充分拌混。

5)按照深(土层深)、厚(耕作层厚度在40厘米)、净(清除杂物)、细(细犁多钯使土粒细度高)、实(通过镇压达到上虚下实)、平(地面平整受水均匀)的原则仔细平整土地。

2.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建造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要求抗病能力强,同时要保证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达到建坪要求。

3.播种前种子处理。晒种,浸种24小时后用多菌灵、托布津进行药剂拌种,可提前出苗。

4.播种。可在夏天任何时候进行,但春季播种太早会因温度太低,导致发芽较慢,影响草坪成坪速度:秋季播种太晚会因温度太低,导致草坪生长慢,幼苗不能安全越冬。最好在晚春和早夏。此时温度高、湿度大,是暖季型草坪生长的合适季节,每平方米用种量为10~12g,包衣种子为15~18克,拌泥沙喷播。最好按照东西方向喷播一边后,再按照南北方向喷播一次,使种子最大限度地分布均匀。播种前一天浇水要透,次日在表土半湿半干的情况下播种。播种后,轻耙、镇压或覆层薄泥沙,以不露出种子为宜(否则严重影响发芽率),以后要每天浇水,时刻保持土壤湿润,确保草种正常发芽。这样1~2周可出苗,40~50天后成坪。播种之后务必要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以使草种与土壤充分接触快速发芽生长。

刺槐种植:

1.种植要求

A、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B、带土球树木入穴前必须踏实穴底松土,土球放稳、树干直立,随后拆除并取出不宜腐烂包装物。

C、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能倾斜,同时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

D、种植深度一般乔木应与原种植线持平,个别快长、易生不定根的树种可较原土痕栽深5~10cm。

E、树木支撑、固定、浇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种植乔木应设杉木杆作为支撑物固定,支撑物应牢固,基部应埋入地下30cm以下,绑扎树木处应加垫物,不能磨损树干,并配合钢丝绳进行多方位牵拉。

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5~20cm的浇灌水围堰,堰应踏实不能漏水。

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三日内浇第二遍水,十日内浇第三遍水,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再筑堰时不能损伤根系。

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刷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

2生长季节种植时技术措施

A、苗木必须提前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处理。

B、乔木栽植前、后应进行修剪,剪除部分侧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疏剪,并保持树冠形态,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叶片,但不能伤害幼腋芽。适当加大土球体积。

C、掘苗时根部可喷布促进生根类激素,栽植时可加施保水剂。夏季可采取遮荫、树冠喷雾或喷施抗蒸腾剂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

7.2.2施工工序

两处滑坡防治工程主要措施有,边坡加固(路侧护面墙及挡墙)抗滑挡墙、骨架植物防护、削方减载、地表截排水工程、边坡整修和植被恢复工程。其施工工序为:

1.按设计要求进行削方减载和边坡整修;

2.边坡加固(路侧护面墙及挡墙)

3.抗滑挡墙施工;

4.植被恢复工程施工;

5.完善地表截排水系统,按设计要求修建新增设的截水沟。

在完善施工组织、健全施工管理与施工监理的基础上,为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按照以下施工顺序进行:削方减载→边坡加固→抗滑挡墙→坡面整形→绿化工程→地表排水工程。

7.3施工交通运输

由于2处滑坡体位于县道地点2沿线,因此施工期交通运输可利用县道地点2,也可以利用前店子村至法官庙村公路进行运输。

7.4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可视现场地形和工程进展情况,灵活布置施工管理营地、机械设备、料场及仓库。

(1)砂石堆放

护坡面积较大,宜设置固定料场,场址设于距2号滑坡约m公路旁平台处。在此平台可解决砂石料的堆置问题。

(2)临建设施布置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短,因此工地现场不专门设置汽修厂等辅助设施;仓库搭工棚布置于管线已征地范围内;施工人员的生活及办公用房可征用附近乡村民居。

(3)施工用水、电。

施工用电由地点3供电系统提供;施工用水可从法官庙河抽取。

7.5施工总进度

设备到场接通电源,砂石料、水泥、木材等的备料,临时设施的建设等前期工作安排一个月。

(1)边坡加固及抗滑挡墙:施工时间为2个月。

(2)削方减载及边坡整修

土石方的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渣土车运输,人工砌筑浆砌石截水沟,砂浆由砂浆搅拌机供料,施工时间为1个月。

(3)骨架植物防护施工

施工时间为1个月。

(4)地表截排水工程施工

施工时间为半个月。

(5)植被恢复工程施工

施工时间为半个月。

(6)收尾工程施工

对于其他零星工程施工,施工工期安排半个月,整个工程工期约为6个月。

7.6工程监测

7.6.1监测工程的目的及任务

滑坡监测的主要目的有:

(1)确定滑坡体变形动态(包括滑坡变形方向、变形速度等),并对变形发展和变形趋势作出预测。

(2)在滑坡体治理期间,指导施工、反馈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3)检测治理效果,确保工程经济合理可靠及工程的正常运营。

滑坡监测的任务有:

(1)滑坡体各部分(含已有构筑物)移动的方向、速度及裂缝的发展;

(2)支挡结构承受的压力及位移;

(3)工程设施的位移;

(4)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监测预报;

(5)对滑坡体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环境监测。

7.6.2设计依据与原则

7.6.2.1设计依据

1.测量技术依据

(1)《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2)《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3)《大地变形测量规范》;

(4)《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

(5)《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

7.6.2.2设计原则

监测方案采用经济、实用、方便、安全的原则,同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原则:

①整体性变形控制与解体性变形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②宏观变形与微观变形相结合的原则;

③群众性监测与专业性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④测量仪器选择与测量精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7.6.3监测工程布置

拟建项目监测工程采用全时段监测方式,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完成后均应进行监测,采用以变形监测为主,辅助以巡视检查,以保证安全。

7.6.3.1变形监测

监测断面一般选择在地质条件差,变形大,并有断层、裂隙、危岩体等可能潜在破坏的部位,或者边坡坡度高、稳定性差的部位,或者在结构上有代表性的部位。

根据滑坡体本身特点,变形监测采用地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既观测水平位移又观测垂直位移。1号滑坡体沿B-B’剖面滑坡后壁上部边坡和中部减载平台布置2个地表位移监测点,测点分布高程分别为.28m,.m。

2号滑坡体原有2个地质灾害观测点,受滑坡影响已损坏,本次设计沿C-C’剖面滑坡后壁上部边坡布置1个地表位移监测点,测点分布高程为.84m,。

位移监测基准点选择在滑坡体外围相对安全稳定的位置,变形观测周期应能系统反映所监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重大变化,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根据项目所处地形、地质特点,位移监测选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自动采集数据,高效便捷,不需要人员进入现场就可以了解到现场监测项数据变化,系统出具自动化日报表,只需要少量数据分析处理人员,并且数据的流动都在线上,并进行标准化储存,数据真实性和时效性高,将客观影响因素降到最低,有利于规律分析。

7.6.3.2巡视检查

由于自然因素的不可遇见性及监测仪表的局限性,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护坡工程的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分三类如下:

(1)日常巡视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巡视检查制度,具体规定巡视检查时间、部位内容与要求,并确定经常的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顺序,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检查;

(2)年度巡视检查:一般在每年汛期、汛后及其他情况下,由主管单位负责人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比较全面或专门的巡视检查;

(3)特别巡视检查:当护坡防护工程发生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工程主管单位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迅速对工程进行专门的巡视检查。

具体检查项目有:

①地表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②地表鼓胀位置、范围、形态特征、幅度、发生时间等。

③地表沉降位置、形态、面积、幅度、发生时间等。

④塌方位置、范围、体积及发生时间等。

⑤建筑物破坏和树木歪斜情况、发生时间等。

⑥地下水露头变化情况、井泉流量、水质物理化学特征突变等。

检查方法一般用眼看、手摸、耳听、脚踩等,并辅以各种锤、钎、钢卷尺、放大镜等简单工具。每次检查均应作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必要时应照相或摄影。在检查中如发现异常,经复查后,应立即报告。

滑坡监测工作布置表7-1。

表7-1滑坡监测工作布置表

文章仅作部分展示,完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在云盘等你下载学习呢!

更多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