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的碱及性质练习2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烧碱 C.浓盐酸 D.双氧水

2.氢氧化钙的俗称()

A.石灰石B.生石灰C.石灰水D.熟石灰

3.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4.工业上广泛用于石油精制、造纸、印染、制肥皂等,则该物质是(   )

A.硫酸B.氢氧化钠C.熟石灰D.氯化钠

5.氢氧化钠离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义种相同的粒子是()

A.H+B.OH-C.H2OD.H

6.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氧元素B.氢元素C.氮元素D.金属元素

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8.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9.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0.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氧化铜粉末B.硝酸钡溶液

C.氯化钾溶液D.细铁丝

11.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2.将浓H2SO4、NaOH、盐酸三种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蒸发),则溶液中原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不会有变化B.浓H2SO4和NaOH溶液变大,盐酸变小

C.都会变小D.浓H2SO4和NaOH溶液变小,盐酸变大

13.下列有关酸和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稀硫酸滴到纸张上,在水分挥发的过程中硫酸的浓度增大也会使纸张逐渐炭化

B.被蚂蚁、蚊子叮咬了,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可以止痛、消炎

C.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D.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14.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15.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CO2反应生成水D.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16.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17.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18.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

19.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观察到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下列三个实验的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图1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图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中增加的离子是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图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 ,稀盐酸中减少的离子是 。

20.根据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补上图中碱类物质的第④点化学性质: 。

(2)小红同学为了验证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向石灰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色。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利用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性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 (填物质类别),以氢氧化钠为例,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2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____________。

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滤液C中是否含有NaOH,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22.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

③CaCl2+Na2CO3═CaCO3↓+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

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 .

(二)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 .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保存.

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从 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化的视角……

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

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

B.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①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 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

②若方案B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

①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 。

②图丙中曲线 (填I或者II)表示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三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曲线III为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曲线IV为CO2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CO2与NaOH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与CO2也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当10g8%的NaOH溶液通入一定体积的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范围 (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

第四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个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三位同学同时振荡烧瓶。观察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①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在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

②曲线2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③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④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B.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E.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1.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错误;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B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C错误;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2.

D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不符合题意;C、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

C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

B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5.

B

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OH-)。故选B。

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其性质。

6.

B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碱在溶液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酸和碱都含氢元素。

7.

D

A项氢氧化钠不能做建筑材料,氢氧化钙可以和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B项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氢氧化钙不能,C项检验二氧化碳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虽然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D项是正确的,但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效果好。

8.

B

A、①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反应,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氢氧化钴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故B错误,符合题意;C、②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方程式①可以看出,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钴的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则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A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正确;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C、碱与金属的氧化物不反应,错误;D、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所以每份质量的氢氧化钾与98份质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浓度未知,不能确定能否恰好完全反应,错误。故选A。

10.

C

A、加入氧化铜粉末,出现蓝色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氧化铜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硝酸钡溶液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滴加氯化钾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钠溶液均不能与氯化钾发生反应,所以氯化钾溶液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细铁丝,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细铁丝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故选C。

11.

C

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A错误;B、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C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D错误。故选C。

12.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原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增加,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故选C。

13.

C

A、稀硫酸滴到纸张上,在水分挥发的过程中硫酸的浓度增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也会使纸张逐渐炭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被蚂蚁、蚊子叮咬了,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均显碱性),能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止痛、消炎,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氢氧化钠固体不能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对叶肉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14.

A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5.

D

A、Ba(OH)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其它碱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属于碱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B、Ba(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其它碱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C、Ba(OH)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其它碱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共同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不能与硫酸钠反应,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故选项正确。

16.

D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A、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A正确;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故B正确;

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C正确;

D、硫酸铜过量的话,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故D错误。

17.

(1)氢氧化钠溶液;

(2)盐酸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Na2CO3+2HCl═2NaCl+H2O+CO2↑。

(1)由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图,压强先减小,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盐酸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对压强没有影响。

(3)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18.

(1)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CaCl2和NaCl

(1)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左边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19.

(1)复分解反应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亚铁离子增加

(3)HCl+AgNO3═HNO3+AgCl↓生成了氯化银沉淀氯离子

(1)图1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图2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溶液中增加的离子是亚铁离子;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3)图3中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AgNO3═HNO3+AgCl↓;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生成了氯化银沉淀;反应的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则稀盐酸中减少的离子是氯离子。

20.

(1)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酸NaOH+HCl=NaCl+H2OH++OH﹣=H2O

(4)OH﹣

(1)碱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故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碱能与X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X应是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1.

(1)CaCO3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和Na2CO3

Na2CO3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②③

(1)碱石灰变质后的可能会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等物质。实验方案中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气体,从而判断该滤渣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可能:一个是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再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另一个是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和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所以滤渣B中一定含有CaCO3,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溶液C中溶质可能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所以猜想④是:NaOH和Na2CO3。

甲同学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碳酸钠;丙同学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产生沉淀说明存在着碳酸钠,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存在着碳酸钠;要充分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要先验证碳酸钠的存在,然后在排除碳酸钠干扰的条件下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排除干扰最好就把碳酸钠转化成沉淀或者气体,此时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加入氯化钙溶液,反应后过滤再加入酚酞试液。

(3)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判断出有碳酸钠,而由题给条件可知溶解时放热,而在与水接触放出热量的是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22.

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

(二)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①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

①密封.

②小于.

23.

反应物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aCl2+Na2CO3═BaCO3↓+2NaCl;

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II

放热0.22L<V(CO2)<0.44L

①振荡烧瓶对烧瓶进行降温

②Ca(OH)2+CO2=CaCO3↓+H2O;

③Ca(OH)2溶解度小,饱和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明显小于40%NaOH溶液中NaOH的浓度,影响了CO2的吸收。

④AD

研究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能量变化等视角进行研究分析;

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遇到酚酞也变红色,因此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是错误的;

②方案B中加入氯化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①对比两个实验只有注射器中的物质不一样,而实验是研究氢氧化钠,因此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②氢氧化钠吸收了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使得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因此曲线II正确反应了压强的变化;

根据图象中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设10g8%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和碳酸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3)①振荡烧瓶使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加快,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压强变小,降温同样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变小,进而降低压强;

②装置中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是,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③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钙,因此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

④CO2能与水是否发生反应要通过指示剂来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气体体积减小,不知是溶解还是反应,从题中不能得出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饱和澄清石灰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