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古代不用水泥,如何砌墙?看长城的质量!
文/曼姐谈历史
现在经常听到大学生们吐槽自己的专业,什么电焊,制玻璃,工地搬砖、和水泥,听起来都有些不尽人意。然而这些不那么高大上的工作,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冷知识:在不用水泥的古代,如何砌墙?
如今看来,水泥是建房搭桥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古代,却并没有水泥,直到十八世纪才有外国人发明了水泥。那闻名世界的长城为何能坚不可摧呢?故宫又为何能维持原貌到今天呢?没有水泥作为衔接,古人又是怎么盖房子的呢?在这里小编就要提到两种神奇的材料啦,一种是石灰砂浆,另一种是糯米石灰浆。
很久之前,就有人开始用石灰砂浆砌房子了。他们把石灰和沙子砾石搅拌在一起直接使用,不过这样虽然可以建成房子,却十分简陋,也有很多不足。粘合性较低的砂浆只能盖些矮小的屋舍,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得立刻停工,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后来,黄黏土的出世改变了这一现状。石灰砂浆有了黄黏土的加入变得更加粘稠,盖出的房子也变得高大结实,也不再因环境而屡次停工了。除了黄黏土本身的价值之外,更让人佩服的是这种合理有效的资源利用方法。这大概就是“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慨叹吧。毕竟改良版的砂浆是真真切切实现了人们的住房梦。
再说说糯米石灰浆,和石灰砂浆相比,就是字面的区别,加了糯米汤。大概是糯米粘牙吧,所以才会萌生这么个法子。将糯米汤倒入砂浆之中,不管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都让砂浆有了更大的效力。不过对于糯米的粘度大家可能会持怀疑态度,毕竟用糯米粘连的纸张都可以轻易撕开,用来砌墙倒像是任性的做法了。可长城好好地围驻在城外,就是用了加了这糯米汤的砂浆的缘故,看长城的质量就知道古代人的智慧了。这就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看来,是不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奇思妙想呢?
其实像这样彰显古人智慧的例子有很多。直到如今,人们都无法琢磨透彻古时候的建筑为什么那么牢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屹立不倒。我们用各种方法探究着,更多时候却只能虚叹一声。除了建筑方面,还有医学上,勘测方法上,我们都得像古人致敬。科技在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追上前人的步伐,创造更辉煌的成就。当然,适当地了解古人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改良,水泥的发明,就是个很不错的例子。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你记住这个冷知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