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一个山洞,从这边山腰一直穿过山头通往另一边山腰为出处,里面大洞套小洞,小洞连大洞,洞相通,并且洞内和洞壁奇观异象,天然雕塑环生。这就是威远县新场镇麻柳村的硝洞子。▲倒吊莲花近日,笔者与几位爱好者随同几位省、县级专家进到洞里进行了一番探察。还真有一些异想洞开之“深浅”。洞口仅有一米开外高。麻柳村的村主任张胜付说:“以前这个洞口包括洞里面,大人都可以随便站起走,因为有一条水渠从洞口经过,后来水渠闲置,无人管理,被堵塞后,山水直接灌进洞里,年生逾久,泥沙杂质增厚,缩小了洞的高度。”▲虎雕大约前行几米,便来到了另一番洞境,洞高达六七米,宽约一丈开外。全是无暇的石灰岩石,要么光滑如玉,要么雕画刻花,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如狼似虎,张牙舞爪,形态凶猛;有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要么瀑布飞泻,一往无前,奋不顾身;当转向另一边洞壁,呈现的又是高山浪水,动静相宜,温文尔雅。要么树立着一棵参天大树,枝叶繁茂,或是山峦起伏,森林密布。离洞口十多米处,有件浮雕,酷似一头昂头张望,寻找猎物的猛虎,虎身花纹明显,前腿隐藏,后腿有力,配上一条长长的虎尾,恐怕雕塑家和画家也难以挑剔。总之,每走一段就有一段意境。一块洞壁一番景色,一块岩石一种造型。细细品味,有如参观画展或是欣赏精致的雕塑作品。▲岔洞口的梭型雕塑我们一行人前行了几十米,各阶段有各阶段的构造,各洞壁有各洞壁的格调。因为只准备了手电筒,光线着实不足,相机难以工作,手机也有些爱莫能助。村主任张胜付还要将我们往里面带:“走,里头还有更安逸的。”灯光原因我们只好作罢,遗憾地表示,下次准备充分一些再来。▲洞干无水问起这山洞到底有多远,有人走通过没?村民邓真木说:“我们当地人一直知道这个山洞,统一称谓叫硝洞子。听父亲说,我的曾祖父曾经约了几个人走(钻)过,大约走了1里多路,有一条小河,怕有危险没再敢继续往前走。后来丢了些糠壳在河水里,结果这糠壳从山头另一边的红村一山洞随河水流了出来。”▲洞洞相连这溶洞到底怎么回事,有个什么样的来由呢?与我们一道探察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的工程师李仲武和王兵为大家普及了一些地质知识。他们讲解道,麻柳村这个山洞是典型的溶洞,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其原因为,这类石灰岩富含碳酸钙,当它遇到或溶有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上述反应,于是就形成了溶洞和溶洞中的各种景观。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和洞里的各种雕物刻画就是这么来的。来源:内江晚报文稿:唐兆权编辑:邵雪洋、朱佳平图片:唐兆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