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户都知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整体生态环境对养殖鱼类至关重要。池塘以及其他养殖水体是鱼类俄栖息场所,水体环境而定优劣直接影响鱼体的健康成长,因此一定要重视池塘环境的改良。那么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该如何改善水体环境呢?可以从以下这五个方面入手。
(1)池底处理
养殖池塘经过几年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鱼类排泄物、水中杂质等沉淀到池塘底部形成淤泥。淤泥不仅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而且在分解时消耗大量的溶氧,在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引起泛池。在缺氧情况下,产生大量对鱼类有害的物质。经过一个养殖周期,成鱼出塘后,不要急于加水放鱼,应在排干池水后进行翻晒或冷冻,消灭有害微生物。当持底淤泥大于20厘米时,应当及时清淤。
(2)定期泼洒生石灰
对于淤泥较厚的老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可以杀灭敌害生物,还能释放出淤泥中的N、P等营养元素,起到肥水、改善水质的作用,同时泼洒生石灰可以吸附水体中有机物和杂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对于碱性较大的水体和一些石灰质底泥的池塘,要慎重使用生石灰。
(3)定期加水或换水
在养殖过程中,大概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同时排出池底的老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并刺激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水质清新有活力。
(4)养殖季节。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3个小时
开启增氧机是为了将水体上层含溶氧高的水交换到水体下层,将池塘底层的有害气体排出,充分利用氧气,减少底层养债,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5)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
在养殖周期内,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分解池塘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在高温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