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让蒋介石头痛不已,最后惨

将目光拉回到民国时期风云变幻的上海滩,不难使人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不可一世的彪形大汉。

他们个个手拿斧头,无恶不作,在这繁华城市的街头巷尾上演着一段段故事。

而这些人都来自于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刺杀组织,斧头帮。其中最具有传奇性色彩的当属“斧头帮”的创建者王亚樵。

说起王亚樵,在那个年代也是上海滩家喻户晓响当当的人物。

当时盘踞在上海滩的三大黑帮帮派势力盘根错节,纵横在政界商圈,黑白两道通吃,可谓是呼风唤雨,横行霸道,无人与之匹敌。

但即便如此,“王亚樵”这个名字对于无所不能的他们而言,是可怕的存在。

杜月笙曾经评价道,惹了谁都还有余地,但轻易别惹王亚樵。蒋介石更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他。可见这“暗杀大王”的称号从来都不是浪得虚名的。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能让三大黑帮首领都忌惮不已?

01革命义士

王亚樵,一直在用一生的时间诠释“革命”二字,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以至于后面我们实在无法将他曾经是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勤恳读书的书生联系在一起。

年,他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小山村内,学习上聪明又肯吃苦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前十名。但由于后来科举制度被废除,他的仕途梦也随之破碎。

王亚樵家境贫寒,以耕种为生,在大地主的手下讨生活,遭到了欺压和排挤,受尽了冷落与白眼。

当时正值五国列强入侵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每当与友人说起家族兴衰、民族危亡,他总是痛心疾首,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终于,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的革命信念感染了王亚樵,他心底那颗革命的种子也就此落地生根。

22岁,他便与乡人李元甫等人响应中山先生革命主张,在家乡组织了一支革命军,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无奈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王亚樵只得到上海去寻找机会。

面对繁华的上海滩,他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生活得极为艰苦,夜晚睡大街、盖报纸成为了王亚樵的家常便饭。

但贫穷没有限制住他的思想,为中国人民寻求出路的心情从来未曾改变。

在这期间,王亚樵加入了上海无政府组织,形成了“打倒一切强权”的念头,为后续成立斧头帮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由于家庭曾经遭遇地主等强权的压迫,当他和上海的安徽民工们一起工作的时候,特别能感受他们的辛酸。

凭借着过人的身手以及出色的领导能力,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工便成为了他们革命队伍的第一支力量。

为了将他们团结起来,同时扩大势力以实现自己的革命愿望,王亚樵成立了“安徽旅沪劳工会”。

自此,上海滩就出现了一群不要命的人。

剧照

他们每个人手持一把斧头,高举着“反抗”的大旗,只要遇到欺压民众的资本家等,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无人可敌。

王亚樵处事公正,又肯讲义气,跟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声势的不断壮大,劳工会逐渐演变成了“斧头帮”,开始走向正轨。

不管是哪个兄弟被资本家或者流氓欺负了,“斧头帮”都会团结一致,拼了命地与之对抗。

异军突起总是会吸引人的注意力,统治着上海的三大黑帮帮派,也瞄准了这个突然出现的“黑马”,杜月笙等黑帮首领开始对他们进行百般试探。

杜月笙

但是他们不明白,“斧头帮”根本不像三大帮派,他们从外地来到上海打工,本就是没有任何顾虑的,每一件事情他们都会拼尽全力,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退路。

这种信念确实足以击溃三大帮派的心理防线。

很快,三大黑帮便在“斧头帮”面前溃不成军,杜月笙更是将王亚樵看作洪水猛兽。经过长时间的奋斗,王亚樵和他的“斧头帮”才终于在上海滩打下了一番天地。

此时的王亚樵,对于革命事业仍旧抱有一颗热忱之心,他认为可以通过刺杀的力量逐渐打败资本,真正使劳苦大众得到解放。

王亚樵

于是他走上了一条以刺杀代替正面冲突暴力的道路,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也暗暗为他埋下死亡的引线。

02刺杀高手,成蒋介石的眼中钉

年,王亚樵受命联络张作霖、段祺瑞。在拉拢卢永祥的时候,对方提出要先刺杀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才肯出兵。

彼时,徐国梁是江苏督军齐燮元的亲信,手握警察千余名,可谓势力强大。但若不灭徐国梁,拿不到上海警察机构的实权,讨伐曹锟、吴佩孚便不会顺利。

为了完成任务,王亚樵便派出了刺客尾随徐国梁。

功夫不负有心人,“斧头帮”成员便埋伏在徐国梁最喜欢的澡堂,待他走出门时成功将他击杀。

这一次成功的经历,不仅带给王亚樵丰厚的金钱奖赏,还为他赢得了浙江别纵队司令的职位。卢永祥大方地将湖州之地分给他。

于王亚樵而言,这个机会使他摆脱了刺客的身份,真正走向政治道路,真可谓来之不易。他开始招兵买马,吸纳各方人才,一时间湖州人杰地灵,司令所生机勃勃。

期间,王亚樵与戴笠、胡宗南志同道合,结拜为兄弟。但好景不长,卢永祥兵败,王亚樵的司令之位也岌岌可危,他也只好与兄弟一一惜别。

戴笠和胡宗南等人考取了黄埔军校,而王亚樵则返回上海,继续和他的“斧头帮”一起实行刺杀任务。

但他心中革命的种子却从来没有停止生根发芽。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挥散不去,团结国人,争取人权,北上讨伐……这样的信念致使他后来与蒋介石势不两立,也与自己的兄弟戴笠不共戴天。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死伤无数,他眼看中国的沉沦,心中伤感万分。他便在南京中山公园发表了演说,高喊打倒军阀、保障人权等口号。

这一举动,无疑使王亚樵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先后派出了温剑刚等人逮捕王亚樵,但所幸在陈铭枢的帮助下,他躲过一劫。

逃回“斧头帮”的王亚樵也没有因为害怕被捕而停止对蒋介石的憎恨,相反,他萌生了团结成员刺杀蒋介石等人的念头。

年7月23日,他便在庐山巧妙设计并实施了刺杀蒋介石的行动,但无奈戒备森严,他火腿中偷藏武器的妙计被山上巡逻的士兵识破,这次计划没能成功。

没有被失败的经历所打败,王亚樵的心中却好像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果然,他终于在同年寻到了机会。

蒋介石命令让财政部长宋子文独揽大权,王亚樵便起了刺杀的心思,决定待宋子文来上海车站时进行刺杀。

宋子文

他的计划相当周密,但却因为宋子文和助理衣服的相似,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可王亚樵天生就有一股不怕任何人的劲儿,抗日战争打响之后,他的目标又瞄准了不成器的东北军和令他深恶痛绝的日本军官。

张学良应邀到杜月笙的住处避难时,他便寄去了一封拆去引信的炸弹。

信上对张学良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便是要回到北方重振军风,与日本人斗争到底。第二则是不战便要自杀谢罪。第三若是不想战斗也不愿死亡,那么便要交出全部财产接济抗日军。

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在上海势头正盛,他的爱国之心更是按耐不住。

当天王亚樵便召集“斧头帮”抗日,宣布成立抗日义勇军,到太仓战场配合19路军作战。

不仅如此,刺杀的工作也没有停,在“斧头帮”等成员的配合下,刺杀了许多日本高级军官,白川义算是其中在中国阵亡的日本最高级将领。

轰轰烈烈的刺杀行动为王亚樵赢得了“远东第一杀手”的称号,日本将领甚至称他为“人间魔鬼”。

03但他的刺杀行动远远不止于此。

王亚樵了解到李顿调查团偏袒日本,无不愤慨万分,当即定下刺杀的计划,虽然最终未果,但在国际舆论上引起一片哗然。

这时,王亚樵“刺杀高手”的名声已经相当大了。蒋介石想到要拉拢王亚樵到自己的麾下,便派戴笠前去劝说。

如今王亚樵已经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哪里还会顾及当初的兄弟之情,对于蒋介石的政治设想,他万分不认同,与戴笠的谈判也面临失败。

蒋介石知道后十分气愤,便想要除之而后快。

王亚樵却早就得知消息,化装成搬运工直接逃到了香港。但他从来都是有仇必报的个性,对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早就恨之入骨,便又一次酝酿着刺杀的计划。

年11月1日,国民党中央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王亚樵又派出“斧头帮”的成员乔装打扮实施对蒋介石的刺杀。

当天现场异常混乱,蒋介石十分狡猾没有露面,“斧头帮”不想错失良机,便刺杀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汪精卫。蒋介石得知后怒不可遏,命令戴笠找到线索以报仇。

戴笠不敢怠慢,用了几天时间逮捕了王亚樵的手下,经特务们的严刑逼问,供出了王亚樵的名字。

蒋介石直接将王亚樵的名字挂上了悬赏名单,一时间他成为了人人通缉的罪犯。身在香港的王亚樵见特务三天两头地在香港寻找他的踪迹,急忙逃到了广西投奔李济深。

王亚樵和戴笠

眼见着中华民族一天天被日本侵略,他却无能为力只能东躲西藏,心中感到悲凉万分。李济深见王亚樵壮志难酬,将他推荐给了毛泽东。

两人在信中相谈甚欢,王亚樵也十分认同毛泽东的政治理念,心中有打算去延安跟随毛泽东大干一番事业,拯救中国于水火中。

但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

04英雄难过美人关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短短的十几个字,却是写尽了他的一生。

正当他想要与毛泽东摩拳擦掌,大显身手的时候,戴笠盯上了余婉君。虽然余婉君是王亚樵的好友余立奎的妻子,但却与王亚樵有着不可言说的情感。

在王亚樵心中,余婉君始终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当年,余婉君同时与王亚樵和好友余立奎结识,两人对她都有浓浓的爱意。

但是当王亚樵知晓自己的好友同样爱慕着余婉君的时候,他选择了放手成全他们,将自己对余婉君的感情藏了起来。

戴笠了解整个事件,便是利用王亚樵重情义这一点,想尽一切办法逮捕了余立奎,又重金收买了余婉君,要求她充分利用王亚樵的恻隐之心以及重情重义的性格,将他引出来。

年10月,余婉君便来到了广西,谎称自己经济困难,需要帮助,希望王亚樵能够施以援手。

王亚樵的亲信多次告诫他要谨慎核实余婉君的说辞,防止受骗。

但面对曾经爱人的求助,王亚樵哪里顾得上多想,听不进去身边人的话语,就这样,一步又一步地走进了戴笠为他设下的圈套。

年10月20日,余婉君请王亚樵到家中谈话,他前来。或许他也想不到那一天竟是自己的葬身之日。

十几个军统特务早就已经埋伏在屋内等待他的到来。

王亚樵一进门,特务立即向他撒了一把石灰,迷得他眼睛看不清任何事物,更是无法施展拳脚,命悬一线之间,他还是奋力挣扎,以求得最后一线生机。

但最终他还是因为寡不敌众,当场身亡。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王亚樵因为过于看重与情人的感情,便就此献身,年仅49岁。

终其一生,王亚樵都是一个有着深刻的反抗精神的人物,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用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革命理想与抱负,以一己之力成为中国历史上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民族英雄。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我们很难讲他是一个纯粹的民族英雄,因为他的身上还留有江湖痞气,但他飘摇在风雨中的事迹,总会在史册中留存,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