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要使茶树茁壮成长,根深叶茂,达到安全高产,持续增产,符合有机认证标准的目的,关键在于全面落实茶园管理技术措施,每年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根据茶树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采取适当措施,不断提升茶园土壤质量和优化茶树生长环境,使茶树内因和外因互相适应,才能真正展示出有机栽培的优势。
有机茶园建设
(1)新建有机茶园
环境条件的选择有机茶园要远离城市、村庄、交通干线和厂矿等,最好建在深山或有森林作屏障的林地内。先要由有关部门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对供建园的土壤、空气、水源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不符合有机茶生产环境条件要求。
A.品种:按生产茶类选用优质高抗的品种。
B.建立隔离带:在有机茶生产区有可能受到邻近常规种植作物污染的影响,最常见的有禁用物质(化学农药)的漂移等。因此,在无天然屏障的(如山岭、湖泊)地方必须在茶园周围设置隔离带或缓冲区。可以种植防护林、遮荫树、高杆绿肥(大叶猪屎豆、紫穗槐等)和自然生长的茶树。种植的绿肥和茶树需按有机茶园管理要求进行。
C.茶园土壤开垦土壤是基础,土层厚度必须在80cm以上,土壤要全面开垦,深度≥60cm。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建横坡条列式坡地茶园,15°以上的斜坡地建水平梯田式茶园,30°以上的陡坡地不开垦。坡面线较长(≥80m)的山坡每隔~m设置水平防护林带。种植沟按深60cmx宽50cm(单条植)或70cm(双条植)开挖,并将表土回沟,施有机肥作底肥。
D.路沟没置:新建茶园要先设计好主干道和支干道,路网面积约占茶同总面积的5%。亩以上要设主干道,主干道宽6m;支千道(拖拉机道)宽3~4m;手拉车道宽2.7m;步道宽1.5m。一般每隔60m就要设一步道。30―40亩茶园要建一个30―40方水的蓄水池,池深2―3m。干道和手拉车道两侧要建宽50~80cm的排水沟。水平梯地里坎要建横沟,做到沟间相通。
E.栽植密度:单条植茶园行距cm,穴距30~35cm,每穴种2株茶苗,即2~株/亩。双条植大行距cm,小行距40cm,穴距30―40cm,每穴种2株,即4―株/亩。为使茶园早投产早受益,除土壤或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块。一般均用双条植。
(2)常规茶园转换为有机茶园
利用常规茶园转换为有机茶园,可以免去大量的基本建设工程,不失为又快又省的途径。但也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原有茶园产地必须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要求;二是从申请有机茶认证之日起要有36个月的转换期,(撂荒或失管在3年以上的茶园可缩短到12个月);三是在转换期内必须按照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即不得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肥料和农药;四是转换期结束后要有认证机构认证后方可正式确定为有机茶园。
有机茶园的管理
(1)新建幼龄茶园
茶苗定植后即用山草、稻禾秆等进茶行根际覆盖;1~3年内茶行间种植蚕豆、豌豆、大豆、紫云英、苜蓿、苕子、肥田萝卜等绿肥作物,在盛花期及时刈割翻埋。茶园投产后不再间作。
(2)施肥
A.有机茶园禁止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受污染的有机肥,未腐熟的人、畜、禽粪便,工厂废弃物及城市垃圾、污水污泥等。禁用肥料有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氨水、硝酸钙、石灰氮、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各种复合肥、复混肥、硫酸镁(土施)、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钢渣磷肥、磷石灰、烟道灰、窑灰钾以及含有化学表面附着剂、渗透剂及合成化学物质的多功能叶面营养液、稀土元素肥料等合成叶面肥。
B.有机茶园应以施有机肥料为主,如上述的豆科绿肥,经过堆渥的山草、水草、园草;未施用过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各种农作物秸秆;经过堆腐和无害化处理的家畜、家禽粪便、水产品下脚料;菜籽饼、豆饼、花生饼、棉籽饼、经过堆腐过的茶籽饼、桐籽饼等;未经过化学处理过的血粉、鱼粉、骨粉、皮毛粉、蚕蛹、蚕沙等动物残体或制品;没有受污染和不含有害物质的磷矿粉、钾矿粉、硼酸盐、微量元素、镁矿粉、天然硫磺、石灰石等天然矿物和矿产品;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煅烧磷肥;沼气发酵后留下的溜液和沼渣。
C.市购的商品有机肥、有机复混肥、活性生物有机肥、有机叶面肥、微生物制剂肥料等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的方可使用,如以动、植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而制造的合有各种酶、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的有机叶面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禽畜粪便加锌、锰、钼、硼、铜等微量元素采用机械造粒的半有机肥:以生物发酵工业废液干燥物为原料配以经无害化处理的禽畜粪便、食用菌下脚料混合而成的发酵废液干燥复合肥等。
D.有机茶园常因施肥不足出现缺肥现象,尤其是常出现缺素症,这类茶同可以喷施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过的叶面肥,如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镁、钼酸铵、硼酸、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叶面肥宜在下午3时后喷施,应将叶片正、背面全部喷湿。喷后如2天内下雨,需重复喷施。
推荐施肥方案
A.重施基肥
作为多年生常绿植物,茶树年生长周期中,对营养具有明显的连续吸收、储存和再利用的特性,10月以后,虽然地上部已基本停止生长,但是其根系仍在不断吸收营养,至翌年3月,这段时间吸收的养分可达到茶树全年养分吸收总量的30%。而这段时间吸收的营养,几乎全部储存在根系中,作为春茶萌发的营养基础。由于有机茶叶生产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因此,秋冬季的有机基肥必须施好施足。恩施茶区,要力争在10月施完。一般成龄采摘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要超过25cm。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最浅不得低于15cm。
施肥方案:商品有机肥kg/亩+土壤调理剂40kg/亩。
施肥方法:开深沟后撒施有机肥,覆一层薄土,然后撒施土壤调理剂,最后覆土还原。
施肥时间:10月中旬
B.早施催芽肥
茶树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春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时期。春茶早发、多发的物质基础虽是基肥,但是要想春茶快长、多产,必须及早追肥予以补充。当前由于春茶市场看好,要求早发、早采、早上市,特别是有机茶叶,春茶的品质、产量和商品性要求更高。在生产实践中更要求早施春肥才能起到“催芽”的作用。作催芽肥用的肥料,只能施速效性较好的有机肥,施肥深度可较基肥浅,一般10-15cm为宜。
施肥方案:微生物菌肥50kg/亩。
施肥方法:开浅沟撒施颗粒,覆土还原。
施肥时间:3月初
C.因地制宜施好夏秋追肥
茶树经过春茶的旺长和采摘之后,势必要消耗茶树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只有及时加以补充,才能保证夏秋茶的正常生长。因此,春茶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一般在5月下旬施用;夏茶结束后又要进行第三次追肥,尤其是对于那些春茶结束后进行各种形式修剪的有机茶园,修剪后要立即追肥,夏肥秋肥要避开“伏旱”施用,肥料种类应与春茶催肥一样。
施肥方案:商品有机肥kg/亩+土壤调理剂20kg/亩。
施肥方法:开浅沟撒施有机肥,覆一层薄土;撒施土壤调理剂,覆土还原。
施肥时间:5月初、7月下旬
D.巧施根外肥
在有机茶生产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施肥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容易造成茶树营养不良和某些缺素症。一旦发现茶树处于营养不良或出现某些营养缺素症时,必须采用根外肥进行矫正。可适当施用如硫酸镁、硫酸锌、钼酸铵、硼砂等等微量元素天然矿源肥料,其浓度限于0.01%以下,最后一次喷施时间必须在采茶前10天。
(3)病虫草防治
这是有机茶园管理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有机茶园禁止施用一切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草危害。病虫害必要时可用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防治。按照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参照采用。
A.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在茶园内外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强茶园自在生态调控能力。
B.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茶园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排灌、茶树修剪、施肥、采摘等。
修剪:在早春进行一年一度的轻修剪,隔2~3年深修剪一次。对小绿叶、茶橙瘿螨、茶白星病和茶饼病等茶树主要病虫均有良好控制作用。
采摘与留养:在春茶期间,一般隔5~7天采一次茶。通过分批多次采茶可不断的采除大量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细娥和茶白星病等趋嫩性强的重要害虫,同时采摘也恶化了病虫的食料条件,可抑制这些病虫的继续发展。适当留养对于茶树树冠的形成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十分有利,留养应避开病虫害发生的敏感期。
茶园耕作:在茶树病虫中,如多种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在茶丛根基浅土中化蛹和越冬;部分刺蛾(茶刺蛾、扁刺蛾、褐刺蛾)在根际枯枝落叶和土壤缝隙间结茧化蛹和越冬,茶丽纹象甲的卵、幼虫、蛹也均生活在土中。有些病菌是在枯枝落叶上的病斑处成为再浸染的来源。通过冬季耕作或结合根际培土,可将这些病虫翻入深处,阻止其羽化出生或使其腐烂死亡,减少来年虫口。
疏枝清园:疏枝清园是将茶丛下部密而细弱的茶枝剪去,茶行间进行边缘修剪;将茶丛根际的枯枝耙出烧毁,或结合深耕施基肥,将枯枝落叶耙入施肥沟,深入土中。这样,可使茶园通风透光,抑制病害的发生。同时也消灭了在枯枝落叶间结茧化蛹、产卵的害虫和病叶上的病斑。
C.保护和利用
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如线虫、螨类和脊椎动作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也叫作生物防治,其方法如下:
①保护、投放天敌
可在茶园中投放捕食螨15万头/亩、寄生蜂等害虫天敌昆虫,春茶及夏茶各投放1次,全年共两次,并加以保护,营造适合益虫繁衍的生态环境,发挥益虫治虫的功效。
②病原微生物治虫
可在茶园施用苏云金杆菌50克/亩兑水喷雾、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0克/亩兑水喷雾等微生物制剂产品,两种药剂轮换使用,全年共使用3-4次,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D.采用适当的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①物理机械防治
灯光诱杀:在茶园安装太阳能诱虫灯,每30亩安装1台,每天晚上开灯。可以诱杀毒蛾、尺蠖、刺卷蛾、天牛等成虫。
糖醋诱杀:就是利用害虫趋化性的特点诱杀害虫,一般将糖醋混在一起制成糊状糖液,涂在盆钵上放在茶园,引诱具有趋化性的卷叶蛾、地老虎等成虫飞来取食,接触糖醋液后被粘连而死。
粘虫板诱杀:在茶园插装可降解粘虫板,每亩插入30片,利用害虫对黄色、蓝色的敏感趋性诱杀成虫。
精油触杀:采用触杀型复合精油(取得有机资格)克/亩兑水30kg喷雾,全年使用2-3次,代替化学农药喷雾,通过物理杀虫原理,封堵害虫气门,杀灭各类幼虫、成虫。
②植物源农药防治: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克/亩兑水喷雾,在茶园中主要对鳞翅目害虫和部分同翅目害虫有效,使用时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1~2龄幼虫期喷药。
③矿物源农药防治:主要有复合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矿物油等。有些可以自制,也有商品制剂。这些药剂对茶园病害、螨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主要用于非采茶季节,如冬季封园。部分可以用于采摘季节,但喷药后间隔10天才能采茶。
(4)有机茶园的杂草防治
有机茶园杂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使用物理与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充分考虑到杂草的有害和有利的两重性,对茶树危害较大的如白茅草、蕨类、肛板归、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彻底消除,而对一般性杂草不必全部清除,低密度的杂草不会地茶树生长构成影响,茶丛密度大,茶园行间郁闭的有机茶园行间杂草稀少,不会构成危害,而对幼龄茶园因行间空间大、杂草容易生长,应加强防治。有机茶园杂草防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物理和机械防治
包括人工除草、割草机切割、行间中耕、埋草和松土等中耕。上述防治掌握在杂草尚处于未结籽状态,特别是春草。这样有利于减少杂草种子的传播和蔓延。
B.行间覆盖与套种
茶树以条栽为主,随着茶树的生长,行间距缩小杂草的发生量相应会减少。如果行间使用山草作物秸秆、茶树修剪物、种植绿肥等进行土壤覆盖,可以进一步抑制杂草的萌芽和生长,同时对于保持水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均有良好的效果是以草治草的好方法。
(5)茶园水分管理
茶园水分管理一般要求耕层土壤含水量在75%-85%,以保持水分,进而保持茶树能够正常生长。为涵养水源,增强茶树的水分,需要在土壤间进行铺草。当耕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65%以下时,茶园应及时引水灌溉。为符合有机茶叶的种植理念,茶叶灌溉水质要符合国家标准。夏季应及时排除污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有机茶的认证
有机茶生产环境保护和品质价值一般不能通过终端产品得到体现,更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从有机茶的感官上看,也很难区别于常规茶。为了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对有机茶的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监督和认证,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认证机构认证过的茶园才是有机茶园,颁有《有机产品证书》单位生产的茶叶才是有机茶。所以,生产单位自始至终都必须与认证机构建立关系。
目前有机茶认证业务机构国际上有IMO(欧盟认证)、BCS(德国认证)、JONA(日本认证);国内有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浙江万泰认证公司、中绿华夏质量认证中心、浙江方圆认证公司、浙江公信认证公司、南京国环认证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