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虾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喜欢吃,我国养殖对虾的地区很多,主要在沿海一带。那如果投身对虾养殖,你知道要注意哪些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养出健康的对虾?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对虾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喜欢吃,我国养殖对虾的地区很多,主要在沿海一带。那如果投身对虾养殖,你知道要注意哪些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养出健康的对虾?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应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
光合细菌能有效净化水质和改良底质,吸收利用腐败细菌分解沉积残饵与排泄物所释放的有机物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能与水中致病微生物竞争营养盐,使这些病原微生物因缺乏营养盐而受抑制,达到预防鱼虾病发生的目的。每亩用3.3-3.8L菌液(每升菌液含40亿),用10-20倍池水稀释,均匀泼洒,每月1-2次。也可用菌液拌饵料口服,每10kg饲料混和20ml菌液,于养殖中后期,每日投喂1-2次。
搞好虾池综合利用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虾池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多元化、多品种化养殖模式以达到清除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改善环境,提高水体利用率,间接预防虾病发生,提高综合养殖效益的目的。
二、强化日常管理措施
1、勤巡池每天早、中、晚坚持巡池,仔细观察有无异常表现、水质状况、水色变化,并记录对虾活动、摄食、体色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病虾、死虾应及时清除掩埋,不可乱丢,防止交叉感染。
2、勤检查投饵2小时左右,检查饵料台,观察对虾摄食情况,每旬随机取样,检查对虾生长情况是否正常,并适当增减投饵量;检查闸门拦网是否有漏洞或堵塞;定期检查对虾的健康状况,正常状态下,对虾静栖水底或游动觅食,快速平稳,没有跳跃等现象,如发现对虾跳动频繁,要及时检查分析,对症下药。勤除害发现能侵食对虾的肉食性鱼类蟹类等敌害,要及时清除。
三、重视药物预防
7-9月份高水温季节为对虾的易发病季节,应及时进行药物预防。
1、外用药可用漂白粉1-2x10-6或强氯精0.2-0.3x10-6全池泼洒,进行体外消毒,每月2-3次。
2、如底质腐殖质沉积,有机物腐烂分解,底质呈酸性,可每月泼洒生石灰15-30x10-6,以改善水质,防病杀菌。
3、暴雨过后应立即排掉淡水层并泼洒生石灰或沸石粉。
4、若患纤毛虫类附生物疾病,可用10-15x10-6茶粕(茶粕先泡水24小时后)全池泼洒,加速对虾蜕皮,同时大换水,避免蜕皮后重复感染。
5、内服药物可选择抗菌素,用量1‰-5‰,搅拌配合饲料,平时每隔5天投喂l天;发病季节,每月投喂1-2个疗程(7天为1个疗程)。发病时,要连续投喂,直至症状消失。
四、底质管理办法
1、建立以减少有机物质及增多溶解氧(以下称一减一增)为衡量标准的底质管理思路。
由于塘底产生硫化氢、氨等有毒有害物质均以有机物质及缺氧为条件,所以只要层层把关、个个环节都围绕着一减一增来做工作,那么底质环境肯定只有变好不会变差,即便有毒有害物质仍然存在也不会达到使虾致病浓度了。思路明确之后接下来就是抓重点、抓住最关键的地方,作为底质管理称得上重点或关键地方的主要是藻类、喂料、增氧这三个方面。
2、防控藻类过度繁殖
藻类不但夜晚呼吸耗氧,而且PH值日较差变幅大,容易造成应激,白天光合作用导致PH值时常徘徊在9.0以上也会造成氨毒增加,另外每天源源不断的代谢物死藻沉积塘底,也等于每天都在增加塘底有机物质的承载负荷,总之藻类几乎全都与底质管理的衡量标准是相反的,这对养虾是非常不利的。养虾藻类无法避免,如果数量少则问题不大,也不需要处理,但如果数量大无疑是灾难性的,所以绝对不能让藻类大量繁殖。
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测试pH值及观察水色来密切注视藻类的变化动态,一旦透明度低于30cm或PH超过9.0,应马上使用光合细菌来抑制,严重的要加大分量或隔天再次使用。由于藻类种类繁多,有害无害很难区分,一般来说有害藻生长早生长快,有益藻生长迟生长慢,所以还是清水放苗安全,因为即使以后生长的藻类有害,但由于虾苗经历了有害藻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逐渐过程,也许已经适应了。
3、精准喂料宁少勿剩
虾塘纳水之后(80-cm),经过水体消毒、解毒,然后掌握在一个星期左右放苗,放苗后2个小时开始喂料,在20天内每天喂2餐(9:00,17:00),第1餐投喂量占全日的60%,第2餐占40%,投喂后以3小时吃完为度。20天后投喂3餐(7:00,12:00,17:00),第1餐投喂量占全日的40%,第2餐占40%,第3餐占20%,投喂后以2小时吃完为度。60天后投喂4餐(7:00,11:00,15:00,19:00),第1餐投喂量占全日的30%,第2餐占30%,第3餐占30%,第4餐占10%,投喂后以1小时吃完为度。
投喂饲料应做到:①前期虾病易发,应少投,中后期多投。②投料要投在增氧机产生水流的地方,停机投喂,吃完开机。③东风、大风暴雨、腐败变质饲料不投。④水温超过34℃、PH值超过9.0、虾大量脱壳、透明度低于30cm少投。
以上就是关于对虾养殖要点介绍了,要想养出健康高收益的对虾,那么这些管理要点一定要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