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A、取用固体药品是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选项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实际偏小,选项错误;
C、天平称量药品质量应左物右码,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选项错误;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起失火,选项错误;
故选:A。
2.
C
略
3.
D
由题干信息可知,手撕不锈钢箔的过程中,“手撕钢”发生变化的是形状,其组成、性质与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选:D。
4.
B
A、陶瓷耐腐蚀,耐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青铜强度高,强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宣纸易燃烧,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墨迹难氧化,抗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5.
D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A、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甲醇低温制氢气,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用液体氢气、作燃料发射火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
C
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解答。
用清水淘米、剪窗花、折叠衣服,这三个活动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将生鸡蛋煮熟,生鸡蛋中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变性了,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7.
C
A.蒸发结晶的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朝一个方向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A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形成眼睛、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形成一条线,图中操作正确,B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待测液的pH时,在玻璃片或者白瓷片上放一小块pH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不能直接用pH试纸蘸取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操作错误,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顺时针不断进行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图中操作正确,D正确。
故选C
8.
A
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标签未朝向手心处,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A
首先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毫升水,然后将其倒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垫有陶土网的铁架台的铁圈上并用酒精灯加热。故选择的仪器组合为(2)(3)(4)(5)(7)(9),选A。
10.
B
A、甲烷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C
A、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不符合题意;
B、接种完新冠疫苗,不是完全没有感染风险,所以去公共场所还需要戴口罩,不符合题意;
C、研究显示,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变异的毒株仍然有效,毒株变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为全球赢得战胜疫情的最终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A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燃烧是化学变化,通过燃烧产生的气味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
故选A。
13.
C
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只是一项措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中和发生了酸碱反应,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4.
A
化学性质指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A、颜料可用于绘画、彩陶等,主要利用的是颜料颜色鲜艳,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该项符合题意;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氧化,说明孔雀石、蓝铜矿颜料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因为纤维长期在潮湿环境中易腐烂变质,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说明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与酸碱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D
A、将石头堆砌在一起,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纱布滤出泉水中的树叶和杂草,得到饮用水,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纸折叠成飞机,只改变了纸的形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点燃干枯的木头,有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B
A、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炼铁的过程中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7.
C
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铜绿,铜人头像要防潮、防锈,符合题意;
②陶俑中的陶器化学性质稳定,不需要防潮、防霉变、防锈,不符合题意;
③金杖中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需要防潮、防霉变、防锈,不符合题意;
④玉器中的玉化学性质稳定,不需要防潮、防霉变、防锈,不符合题意;
⑤素纱蚕衣中蚕丝在潮湿环境中易霉变,需要防潮、防霉变、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文物保存时需要防潮、防霉变、防锈的是①⑤,故选:C。
18.
A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在试管口,则图示操作正确,故A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则图示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酒精灯使用时,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则图示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19.
D
A.实验1中用手紧贴试管外壁,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不符题意;
B.实验1中将试管放入冰水里,烧杯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不符题意;
C.实验2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故不符题意;
D.实验2中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瓶内无现象,说明装置漏气,若不漏气,会看到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符题意。
故选:D。
20.
D
A、不锈钢是指含有铬、镍、锰等金属,具有抗自然腐蚀和酸碱腐蚀的合金钢,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轨因在钢中加入锰等合金元素,其机械性能明显得到改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剥离性及其他综合使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涂油和上帽都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与钢轨反应,防止钢轨生锈,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1.
D
A、曾青化铁则为铜,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夜烧雄黄,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自然生火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三日成冰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2.
D
A、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23.
A
A、烧窑过程中白土生成了瓷,即烧窑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画瓷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刻花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写款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A。
24.
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变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了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了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0分)
25.
(1)凹液面的最低处
(2)50mL
(3)小于
(4)6.8大于
(1)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选择的方法是要大于且接近被量取的液体体积,由用量筒量取45mL水,故选50mL的量筒;
(3)如图,俯视读数片大实际偏小,故填:小于;
(4)如图,最小刻度值是0.1mL,凹液面最低处与6.8刻度重合,因此该液体体积是6.8mL;
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L,则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大于实际值,因此剩余的液体体积小于2.8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8mL-2.8mL=4mL,故填:大于。
三、实验题(共0分)
26.
(1)
(2)物理
(3)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四、综合应用题(共0分)
27.
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6避免潮湿和受热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故填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
(2)高铁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2+x+(-2×4)=0,x=+6,故填+6;(3)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氧化钾和氧气,是一种集氧化、吸水、凝聚、杀菌、灭藻于一身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所以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避免潮湿和受热,故填避免潮湿和受热。
28.
(1)A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CAB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燃烧
(1)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如果有水雾,说明白烟是水蒸气;如果没有水雾说明不是水蒸气;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
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五、科学探究题(共0分)
29.
蜡烛硬度小、密度比水小变黑外焰比內焰和焰芯温度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沸点有
任务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硬度小。投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
任务二:对比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2)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变黑,因为高温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外焰比內焰和焰芯温度高。
任务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3)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有水生成需要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
任务四: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4)】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燃烧时温度高于可燃物沸点即有火焰产生,由此推测:钠燃烧时,有火焰产生。
本题考查了对蜡烛的性质、火焰、组成元素和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的原因探究。需要学生能从实验目的出发,理清实验过程和操作,从而通过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六、科普阅读题(共0分)
30.
(1)具有特殊臭味
(2)氧气
(3)D
(4)ABC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则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具有特殊臭味;
(2)由资料可知,臭氧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
(3)由表中数据可知,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14:00~16:00,故选D;
(4)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构成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A正确;
B、由资料可知,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故B正确;
C、由资料可知,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C正确;
D、由资料可知,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故D错误。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