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叫“烂泥扶不上墙”。意思是说某个人干啥啥不行,如同烂泥一样,是上不了墙的。但我个人一直认为这句话应该是“烂泥敷不上墙”。
可是,我们注意这句话就会发现,它并不是指所有泥巴都上不了墙,特意指的是烂泥巴。
事实上,用泥巴糊墙在很多地方被使用,就算是我们国家,以前建房子时,也多用到泥巴。
比如以前的房子都是一层瓦房,基本上很少用到水泥,等盖好以后,内墙直接是砖就会很难看,得找个光面出来。
可是过去的人并不用水泥,人们就会选择泥巴。
挖来的土掺里面谷糠、头发、麦秸这一类的东西当骨头,用水和好后上墙,然后在外面粉刷一层白石灰,这样就算可以了。
不像现在似的,里面用水泥砂浆打底,外面用腻子刮白,过去没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泥巴是可以上墙的。但如果我们注意的话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盖房子虽然条件不好,但也只是内墙用泥巴。
而在非洲,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将泥巴抹在外面。所以,有些人就会问了,非洲那边建房子,为什么都喜欢用泥巴敷呢?
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部分来回答,一部分是自身条件来讲,一部分从生活习惯来讲。
Ⅰ:用最省钱的方法,造出能住的房子
我们已经知道,用泥是可以糊上墙的,甚至用泥可以直接砌成墙,我们这里并不是说用泥浆砌砖,而是直接用泥做成生泥坯。
这些生泥坯不进窑烧,阴干后直接用来当成了建筑材料。
比如在黑嫂小的时候,我们家的院墙和一间厨房,用的材料都是生泥坯。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用的生泥坯,下雨不会冲掉吗?
还真不会。因为这些生泥坯里是掺了别的东西的,过去农村最常见的就是掺谷糠,目的就是增加相互之间的结合力。
它并不是晒干的,而是阴干的。直接晒的话,会晒出裂纹。
过去的农村,大多都是这样的生泥坯建的房子,在黑嫂记忆中,小时候在我们村见过不少。而且有趣的是,听村里老人说,我们这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发过一次大水。
下太大的雨,卫河里面的水漫过了水堤,我们村就紧挨着卫河,水漫过了堤就进了村,村里平均都是近两米的水。
村里的房子都泡在了水里,很多用砖的房子,以及半砖半生泥坯的房子都被泡塌了。但唯独有一间全生泥坯的房子完好无损。
而且这房子直到前些年还有,里面住了一对老人。十来年前,这对老人去世,没人住了,这泥坯房子才慢慢坍塌,现在只剩下一个地基了。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泥有多强的力量。
而在所有的建筑材料中,泥巴无疑是最省钱的。因为省钱,为了省钱,这是过去的我们,以及现在的非洲用泥巴上墙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非洲那边并不是全部用泥巴上墙,因为非洲很大,国家很多,仅在一些重度贫困的地方,人们建房子时才会用泥巴敷在外墙上。
可能有人不解,说既然用砖盖起来了,那么还不如什么也不抹,泥抹上去那么难看,直接砖墙也比泥巴好看啊。
这正是我们下面要说的问题。
Ⅱ: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的这一现象
首先,人们说直接露着砖也要比用泥巴糊起来好看。
这里我们首先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砖吗?
在非洲很多地方,直到现在,他们都不会用砖来砌房子。可能有些人会感觉不解,但这是个事实。当然了,也有很多地方用砖砌房子,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贫穷且落后。
就算是不那么贫穷,但他们也有建房子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不用砖,而是用竹片或者木板。
这些房子是竹片或者木板扎起来的,这些竹片或木板扎起来后,会有很多缝隙。怎么去填补这些缝隙?用泥巴。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非洲的村里,一家盖房子,全村人都去帮忙糊泥巴的场景。
他们用的是当地的河泥,极富黏性。用泥巴把四周糊实,房顶上用当地特产的一种草来做成顶,可以保持下雨不淋。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非洲的紫外线强烈。我们常常会说非洲热,温度高什么的。但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那边的真实温度。
它并不是温度高,而是太阳直射,紫外线强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晒得慌。
黑嫂有很多朋友在非洲,用他们的话说,到中午太出正毒的时候,温度是很高,晒得人受不了。但如果你站在树荫下,就会马上感觉凉爽。
而到了晚上时,其实也是非常凉爽的。并不像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夏天,白天黑夜都是那么热,他们那边温差大。
主要就是紫外线强烈。
这样晒人的日头,自然得想办法隔开。比如人在屋子里,到了中午时也会很热。所以,他们采取用泥巴糊墙的方法来阻挡阳光的直射。而且是内外墙都用泥巴糊。
这是个有效的方法。非常管用。
Ⅲ:如果我们要总结的话,那就是,他们用泥巴糊在房子,一是竹片和木板扎成的房子,必须要有东西去挡住中间数不清的缝隙。而泥巴是最省钱,也随处可得到的材料。
再就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原因,导致他们不得不用泥巴糊在墙上,要不然中午会很热。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有意去贬低什么,这只是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养成的习惯罢了。可从本质上来说,这仍然是一种落后的表现。
用竹片和木板扎房子,跟原始社会差不多。可是,当一个地方没有砖时,不用竹片和木板又用什么呢?
非洲建房子之所以用泥巴敷的原因,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