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新韵石灰甏储茶记

文/程维新

播音/三月

天目山区是著名的产茶区,长期以来,天目山绿茶——高山云雾茶,一直扬名海内外,后来还催生了“安吉白茶”、“莫干黄牙”、“径山茶”、“紫笋茶”等一大批名优茶。

在漫长的岁月里,茶叶存放,一直以来困扰着各地民众。茶叶易受潮、变黄、发霉,从而失去明亮艳丽的色彩和沁心清肺的芳香。保存好的茶叶,总是干燥如初,清香依旧。

为了将好茶叶保存好,天目山区的老大妈们尤其上心,曾经为此作过多种探索,最终选择了“石灰甏”。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将茶叶用布袋包装后,放置在陶制的大缸里,再放几块新烧好的生石灰,盖上盖密封,长时间保存茶叶,效果最好。

原来,干燥的茶叶,用布袋包装,布袋有细小的缝隙,可以透气。大缸里潮气太重,茶叶会吸收潮气中的水分,受潮、变质,这时,生石灰会大量地吸收水分,减少了茶叶吸收的水分,保证了茶叶的干燥;由于生石灰不断地吸收水分,大缸内空气中的水分越来越少,石灰还会吸收茶叶里面所含有的水分,使茶叶也越来越干燥。茶叶不受潮,就不会变色、变味、变质!

但由于陶制大缸的口太大,每一次取茶叶,都要打开盖子,缸外的潮气容易进入,几块生石灰不久就会融化开来,变成了熟石灰。熟石灰含有一定的水分后,吸水性减弱,不能达到与干燥的茶叶抢水分的效果,茶叶就有可能受潮变质。

假如把大缸改为酒坛呢?因为酒坛的口子小一些,取茶叶时,空气进入就会少些。拿出酒坛一试,问题来了,酒坛口太小,半斤一斤包装后的茶叶放不进去。又有老大妈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她到河里洗衣服时,找来了一块长长的石块,像一只猪腰子形状,带回家。挑选了一只口子上有些裂痕的大酒坛子,左手扶着酒坛,右手握着石块,小心翼翼地沿着酒坛口子,慢慢地敲打,酒坛口子也随之慢慢地长大,等到新开的口子直径达到大约15厘米时,她仔细地进行修整,让酒坛的口子继续保持规则的、圆圆的、光溜溜的状态,让人觉得仿佛出厂时就是这个样子。此时,酒坛口子的改造大功告成。

她在酒坛的底部放了几块生石灰,再将一包包茶叶放进去。用破布条包扎篾丝做了一个盖子,盖在酒坛上,上面并排压上了几块干净的砖头。生石灰在空气稀薄的酒坛里,缓慢地吸收水分,好长时间以后,它才会吸足水分,分化后变成熟石灰。

一只酒坛放上三五块生石灰,一年后,只有少量生石灰会被融化。第二年,只需补充少量的生石灰,还可以继续存放茶叶。这只酒坛再不叫作酒坛,而称之为“石灰甏”。从此以后,石灰甏就成为天目山区长期存放不能受潮食品的主要器具。有的人家,还不止一只,存放的东西还包括酒药、瓜子、番薯干等。这位大妈敲打酒坛口子的技术,也在她的示范、传授后,传遍了全村,传到了四面八方。

目前,虽然冰箱、冰柜已经普及,但天目山区的老妈妈们仍旧喜欢用石灰甏来储藏茶叶。一年四季,无论何时,贵客来了,从石灰甏中取出干燥的茶叶,冲上开水,茶香四溢,宾主尽欢。

投稿方式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