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语文
化学与古诗词、成语、谚语、歌谣等的结合,具有人文色彩,许多经典的诗词、成语等素材性资源中蕴含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相关的丰富、有趣的化学知识。
1.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不缺少诗和远方,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全民学诗热潮。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化学不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白”是指氢氧化钙
C.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其体内缺少的是元素是碘
D.“工业的维生素”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等尖端科技领域,是重要战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人人有责
6.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7.中国古代诗句中蕴含有很多化学原理,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8.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熔点高的物理性质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9.下列典故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铁杵磨成针D.酿酒缸缸好做醋
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
B
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花瓣腐烂和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2.
C
本题借助古诗词考查物质的变化、物质构成理论,使试题充满文学气息,可以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A项中“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合理的解释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故A正确;
B项中百炼成钢,由生铁和钢的成分可知,炼钢的过程就是逐渐降低生铁中碳等含量,故B正确;
C项中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项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故D正确。
3.
A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4.
A
本题借助于古诗句来考查物质的变化,使考题充满文学气息,可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有帮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炬成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
D
化学既可以研究物质,又创造新物质的;指的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清白是碳酸钙;缺锌会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稀土资源是自然资源,需要合理开发应用。
6.
C
【解析五月槐花香浓郁,六月荷塘清久远是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且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氮元素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洗涤剂能够乳化油污形成乳浊液;常用醋酸或盐酸除水垢,是因为醋酸和盐酸中都含有H+。
7.
D
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为合金,所以三金合冶成宝鍔,所以宝鍔的成分为合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沙的下面,金的密度比沙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
8.
A
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故A正确;铁棒磨成针,只是铁的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也不能和氧气反应,
描述金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薪是可燃物,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灭火,故D错误。
9.
D
A.司马光砸缸,只是用石头将缸砸碎,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凿壁偷光是讲述汉代匡衡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穷的买不起灯烛,只能凿开墙壁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凿开墙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中,老妪将铁杵在磨刀石上将铁杵磨成很细的绣花针,铁杵由粗变细,形状上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酿酒缸缸好做醋”是源于一则民间故事,秀才讽刺地主老财人傻钱多没文化,巧妙利用标点符号的使用,让自以为是的地主认为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实则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酒变成酸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0.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过程中只有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