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老院子文/李富胜编辑/磐石时光碾碎了多少往事,但乡愁却刻骨铭心难以磨灭,随着年龄的增长它越来越清晰,令人时常回味,感慨万千,老家的那个老院子,就这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久久地藏在心中,是我一生永恒的记忆!我家的老屋,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土改时分得的。据父亲讲,房子原来的主人是个地主,土改运动时家产充公,这五间半砖半瓦的老房就分给了我父亲。房子的外墙一半是石头,一半由灰砖砌筑,自房檐三行瓦后到房顶是用蒲草苫成的,这在当时算是高档住宅了。我出生在老屋,在老院子里长大,老院子仿佛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代,老院子的一切,对我来说记忆犹新,不能忘怀。如今我时常想起老屋,每每闭上眼睛老院子就出现在眼前,一砖一瓦依然是我童年时的样子,仿佛这几十年时光不曾流逝。一进大门,迎面便是一道照壁,它由青砖砌成,方正规矩。壁面平滑光亮,白石灰打底,中间有个大大的墨色“福”字,十分显眼,“福”字四角绘有精致的祥云和蝙蝠图案,同样是墨色的。照壁四周砌着一圈青砖,墨色的“福”字和图案配上青砖及条线,仿佛一件艺术品。那时候农村只有富庶人家,才能立照壁,才有这个品位。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照壁能驱邪降福,给居家之人带来吉利。上小学时,放学后我带着学习小组回家,父亲总是把小木桌摆放在照壁前,说吉利,将来能出大学生。我们几个小伙伴,在照壁前学习嬉闹,那快乐的情境,如今回忆起来,依然愉悦不已,心里乐滋滋的。这道照壁,仿佛是老院子的灵魂,是这个家最有文化的象征。老院子里的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家门口有一棵月季花,是母亲亲手栽下的,原先只有一棵,数年后长成一片。每年春季,月季枝桠上发出紫红色的嫩芽,渐渐地,浅紫色的小嫩叶变成碧绿的大叶子,枝叶间就伸出了小小的花骨朵,再过几天,花蕾便绽放出浅红色的花朵,娇嫩艳丽,芳香宜人。夏日,在院子里吃过晚饭,一家人铺上草席,点上蒿草火绳,在院子里乘凉,那月季花散发出的清香,真是让人爽快惬意。每到六一儿童节,母亲总是亲手剪上几枝,插在装滿水的瓶子里,让我带去学校。我把花瓶放到教室的窗台上,从中挑出最好看的两朵送给老师,做为节日的礼物。老师接过鲜花时,看到那慈祥的脸庞上绽放着美丽的笑容,我的内心便无比快乐和满足。小伙伴们围着那瓶花,贪婪地嗅着花香,叽叽喳喳小鸟似地笑着闹着,我在一旁开心极了。有一次,一位同学摘下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小心翼翼地系在花瓶上,瞬间这瓶花显得庄重起来,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一笔!在老院子的南墙边上,有一棵石榴树,树干笔直,有电线杆那么粗,半腰生出两个大枝桠,好像伸向天空的手臂,庞大的树冠就像撑起的巨型雨伞。小时候,我常常站在树下仰望着它,它是那样的高大伟岸,小小的我仿佛仰视一位巨人。到了花开时节,茂密的叶子绿油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绿叶中开出星星点点的火红来,红绿相间,美艳绝伦,微风下的石榴树婀娜多姿,婆娑摇曳,让人痴迷陶醉。花朵凋谢后,树上长出绿色的小果实,果实慢慢长大,由浅绿色变成浅紫色,再由浅紫色变成红色,成熟后便裂开了嘴,石榴生长嬗变的过程,是如此精彩。每当到了采摘的时候,我们兄弟三个,便争先恐后地攀爬上去,采摘着企盼数月的果实。父亲定了规矩,每次摘下石榴,必须选两个最大的给住在我家的姥姥,姥姥接过石榴,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一朵花,嘴里叨念着,好孩子真孝顺,兄弟仨便美滋滋的。父亲不让全部摘下来,总是让我们留下三五个石榴挂在枝头上,待叶子全落光,那石榴在枝头随风摇荡,也是十分有趣!老院子靠东墙边上,是我家的猪圈,大约十平米左右,猪圈门边上放了一口大缸,剩饭剩菜的倒在里面用来喂猪。夏天的时候苍蝇飞舞,猪粪尿水臭哄哄的,是老院子最脏的地方。母亲似乎总在猪圈前忙活,搅拌猪食,清理猪窝,圈坑撒土积肥,总是闲不着。用母亲的话说,别嫌猪圈脏,这可是个“聚宝盆”。是啊,为了全家人的生计,母亲白天上山干活,清早晚上喂猪积肥,一年下来,能养一头半肥猪,圈里还能积上几百小车肥料,年底结算,除粮油柴草能保证,还有结余,过年哥几个都能穿上新衣新鞋,为此,母亲付出的太多太多。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伺候这一大家子人,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深深地影响感染着我。父亲上班,猪圈里出肥都是母亲的活计,母亲在圈里挥动着钗子,一下一下把积肥甩到小推车上,车装满了我便送岀院子倒在门口堆积起来。累了,母亲便拄着钗子杆休息一小会儿,然后双手对着搓两下,再握紧钗子干了起来,阳光下母亲满是汗水的古铜色脸庞,我永远也不能忘记,我从母亲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坚韧!母亲那高大伟岸的形象,如雕塑般永远地矗立在我内心深处!随着农村的规划重建,老屋轰然倒下,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老院子也随之消失了。半个世纪过去了,老院子仍然时常在记忆的荧屏上闪现,是那么的鲜活生动。老院子仿佛是我少年时代的整个世界,它温暖着我,滋养着我,在它的怀抱里我健康地成长,快乐无忧地生活!那月季花的芬芳,那石榴的甜美,那火绳燃烧的草木香气,那青砖照壁的大福字……永远刻在记忆中,流在血液里。老院子,是我童年的摇篮,承载着我人生的轨迹。老院子,是我的乡愁,叙说着最纯真最美好的生动故事。失去的老院子,是我生命的永恒!二零一九年四月十八日夜十点十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李富胜,山东威海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威高集团特聘文化顾问,威海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威海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威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文化局局长兼文联主席、市民政局局长、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被中央文明委、人事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工作之余,热衷于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边有个威海卫》,文学及理论专辑《砂粒集》、《天边那片海湾》、《李富胜作品集》、《我的文化密码》、《探索之旅》、《我的文化情怀》、《我的民生情怀》、《文化的力量》等,诗集《诗韵拾趣》《诗文小札》(散文、古体诗、新诗);电视剧《天边有个威海卫》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广播剧《为了孩子》、《那片蓝蓝的海湾》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创作歌曲20余首,其中《领航中国》、《你和人民在一起》获泰山文艺奖,《扬帆威海》确定为“霍比”国际帆船赛主题歌;与曲波共同创作的《领航中国》入选国庆60周年演奏曲目和惟一领唱歌曲,大型交响史诗《甲午祭》获泰山文艺特别奖,创作威海市建市30周年专场交响合唱音乐会《扬帆逐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