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忠诚守信,清廉正直,勇于担当,敢当重任,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行动果决,特别值得一提就是在明朝土木堡之变中,他沉着应对,坚持“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理念,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亡国危机,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
于谦不仅是一位著名官员,而且还是一位著名文人和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明诗中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他是介于明“台阁体”诗风,向前后七子的“复古派”诗风转变期,中间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关键性诗人,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著名代表作《石灰吟》,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起源于唐朝,到了明朝的时候,科举考试制度已经渐渐地走向没落,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于读书始终是热爱有加,且乐此不疲。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一首《观书》,以此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诗作原文如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这首诗的大意是:
书本是好东西,就好像是我感情真挚的多年老友。
无论清晨黄昏,还是忧愁欢乐,它总是陪伴在我身边。
如饥似渴,一目十行,一次就浏览了无数的文字。
专心读书,心无旁骛,心中再无半点世俗杂念。
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会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
那些漫跨着金鞍的权贵们,犹自感叹芳踪难寻。
他们和我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
于谦这首《观书》是一首劝学七言律诗,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
整首诗主旨是现身说法,写出自己读书的亲身体会。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随后,写自己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再次,通过“活水源流”、“东风花柳”两个意象,来描绘读书的好处和乐趣;最后,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从而抒发了自己的喜爱读书之情,盛赞了读书的好处。
全诗句式整饬,内容丰富,比拟新颖,畅快淋漓,视野开阔,说理形象,意趣高雅,风格率直,意境深远,格局大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力证读书的好处和乐趣,很有说服力,颇有感染力,堪称观书中的绝妙佳作。
纵览全诗,于谦这首诗很好地阐释了“开卷有益”这一真谛。书本是人类知识的积累,读书使人充实,使人心胸开阔,使人眼界提高,读书的好处说也说不完。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的乐趣数也数不清。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废话少说,赶紧去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