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庆斌王皇孟杰济莱高铁作为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是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肩负着济南“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开篇布局的重任,又承载着沿线各区广大市民的“高铁梦”。年12月30日,经过多天的建设,济莱高铁顺利开通,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交上了首次建设高铁的优异“答卷”。多公里架53座桥钻25座隧道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首答“高铁卷”济莱高铁线路全长.49公里,其中78%是桥梁和隧道。全线有桥梁53座总长约48公里、隧道25座总长约43公里。这其中,隧道长度超过1公里的有12座,接近4公里的有2座,接近5公里的有3座。全线路基80处,被桥梁隧道分割,最短的只有几十米。桥隧多的背后,是项目面临的复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这条全国首个市域高铁长度不长,但走过山区、丘陵、平原,几乎涵盖了教科书上所有的地形地貌类型。这样的地形地貌山高、沟多、水深,使得施工场地条件极其复杂。此外,地质构造同样复杂,济莱高铁穿越了港沟断裂带、文祖断裂带、双泉山断裂带等17条较大型断裂带,还穿越沉积岩和火成岩不整合接触带,这使得滑坡、落石、岩溶、泥石流、山洪、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多发。济莱高铁的投资建设方——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没有任何高铁建设管理经验,复杂的地质问题,使得建设管理难度倍增。不过,带着实现了济南地铁从无到有突破的“济南地铁精神”,善于攻坚克难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者们创新建设工艺,直面新的挑战。济莱高铁历城站主体结构封顶/资料片“线路可以称得上我国高铁建设的‘百科全书’。”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副经理刘伟曾介绍,济莱高铁几乎涵盖了高铁施工的各种方式,比如隧道、转体桥、系杆拱桥、悬浇连续梁、现浇连续梁等;沿线经过了平原、丘陵、山区、沉积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各类地形、地质,碰到了高铁上跨施工的各种情况;建设中还涉及燃气、石油、超高压电力线路等迁改问题;穿越城市、城郊、乡村等,高铁建各类外部环境应有尽有。知难不畏难,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早在开工之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便抽调优秀员工到京张、京雄高铁等重点工程观摩,学习先进的建设管理经验;配合工程建设进展,邀请隧道、桥梁、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高铁电力、信号等方面的专家授课,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此外,还开展读书分享会、业务研讨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项目管理人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据统计,济莱高铁先后立项10项科研项目,在全线推广应用22项工装工艺,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天打通25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现安全掘进年1月16日,历经个日日夜夜,济莱高铁实现了全线“隧通”。全线建设难度最大的就是隧道,25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变化大,施工风险高。长2.6公里的王家隧道施工,是全线难啃的“硬骨头”。这处隧道位于济南市莱芜区,是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地处鲁中隆起区,所经区域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大断面隧道开挖极易变形塌方,安全风险高。经过多方考察,多位专家论证,施工采取了震动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通过提前对前方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判别预测,为隧道开挖和支护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合理组织施工,全线隧道施工克服了涌水、岩溶、坍塌等风险,实现了安全顺利贯通。隧道施工还需要爆破,济莱高铁施工通过控制爆破与水压爆破提高了爆破效率。除此之外,还采用了智能机械设备提高施工质量。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智能二衬台车对二衬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三臂凿岩台车与传统的人工手持风钻钻爆相比,提高了钻眼速度、精度,还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和对隧道空气的污染。此外,湿喷机械臂、自行仰拱液压栈桥、自行式电缆槽台车等成套机械化施工设备的使用,提高了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3跨铁路3个转体连续梁顺利转体最大转体重量达吨除隧道施工外,桥梁施工也是济莱高铁建设的重难点。济莱高铁全线5次跨越京沪高速,2次跨越高速立交,3次跨越运营铁路,跨越3大水库。全线有27处悬浇连续梁,上跨高速、国道或规划道路。为防止高空落物影响行人、行车安全,连续梁施工全部采用全封闭制式兜底防护挂篮,有效防范了施工过程中零碎物件掉落,影响行车安全。正在建设中的章丘南跨京沪高速连续梁/资料片章丘南跨京沪高速特大桥,施工过程中要跨越岩溶,地下溶洞密布。施工所用的桩基,最长需要80多米,为国内罕见。在桩基施工中,如果不采取措施,浇到地下的混凝土就可能像水一样,顺着溶洞到处流,做了无用功不说,还会造成经济损失。而采取传统的施工工艺封堵溶洞,速度慢,会影响整条线路的工期;如果采用新工艺,效率高成本更高,将大大超出建设预算。负责改处施工的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党员突击队队员赵松壮和他的同事们,查资料、看文献、与参建单位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用夜视摄像头探明溶洞位置,再用钢护筒进行封堵的方案,不但成功解决了混凝土浇筑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济莱高铁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上跨营运中的济青高铁、胶济客专和瓦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济青高铁转体连续梁中跨更是长达米,是全线跨度最大的转体连续梁,同时也是转体重量最大的转体连续梁,转体重量达吨。为确保转体成功,转体施工使用了虚拟转体和三维可视化监测等智能化技术,对转体进行视频监控、转速监测、应力监测、风速监测、温度检测等,最终转体安全顺利完成。此外,沿线还在山东省内首次使用架梁机与横移装置组合。全长.4米的雪野车站大桥需要架设单线箱梁26孔,双线箱梁13孔,这对建设者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为使工程进展顺利,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工作人员多次联系专家,与参建单位商讨工法,最终采用架梁机和横移装置组合施工。该组合设备能使架梁机在大桥中间向前行走一次,架设中间一孔双线梁和两侧的单线梁,避免了架梁机反复拆卸移动,提高了施工效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