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人民币去旅行10元钱上的瞿塘峡

今天跟着人民币去旅行的主角,是十元钱背景图案上的瞿塘峡。

我们常说的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长达千米,起始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终点位于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而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中最短、最狭、最雄伟的一段。

瞿塘峡,也称夔峡,位于重庆奉节县,从白帝城开始至巫山县大溪口,全长8公里。

从许多史书古诗中可以考证到瞿塘峡的由来和过往。

明代吴守忠在《三峡通志》中记载:“瞿唐峡:府东十三里,旧名西陵峡。峡两崖对峙,中贯大江,全蜀之门户也。”

另有说法:“秋冬水落为瞿,春夏涨水为塘。此即瞿塘峡名称的由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初入峡有感》中写道:“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写的正是瞿塘峡的悬崖绝壁,水天一线,万仞高山,千丈深水,两岸悬崖之间宽仅约米,峡谷最逼仄处甚至不足百米,仅仅只能容一只小船通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诗,也正是这里的写照。

那红墙绿瓦,飞檐翘角的千古名城——白帝城,是三峡的起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雄奇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灿烂的历史而蜚声中外。

据说早年白帝城是与陆地相连的一个半岛,年三峡大坝蓄水至海拔米后,白帝城才成了四面环水的孤岛。后新建了白帝城风雨廊桥,将其重新与陆地连通。如今官方宣传照中的那座孤岛,就是三峡蓄水后残存的白帝城。

白帝山上修有白帝庙,是白帝城的标志性建筑,沿袭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门门柱对联由民国时期名人题写,上联“万国衣冠拜冕旒,暨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下联“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记录的正是刘备托孤的故事。

从白帝城东望,赤甲山雄踞江北,白盐山耸立江南,隔江对峙,绝壁如削。赤甲、白盐二山均为石灰岩质构成,但又分别为赤、白二色,因为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降落并浸透到石灰岩上时,会对岩石产生溶蚀作用,赤甲山上的水溶液因含有氧化铁使山岩呈现赤色;而白盐山上的水溶液中多含碳酸钙,使岩石多呈白色。

行于水面,可细观崖壁,赤甲山陡峭的绝壁上,原有古人在岩壁上留下的很多碑文题刻,那些字大如斗、笔法洒脱遒劲的历代碑刻,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水平。绝壁上还有当年冯玉祥"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笔迹,记录下了中国将士抗日的决心与斗志。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很多珍贵的石刻文物古迹大都淹没于滔滔江水中,现在看到的摩崖石刻大多是文物工作者后期的复制品。

在瞿塘峡口赤甲山腰有古炮台遗址,又名赤甲炮台。炮台上的两尊铁炮是后来仿古铸制。炮口均面向夔门峡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炮台遗址见证了夔门天险在古代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这里也会经常遇见“两岸猿声啼不住”里写的野性十足的猴子们,会抢游客手中的食物。

绝壁上还有许多碗口大小“之”字形的洞孔,从山脚通向山顶,这些石孔就是广为传说故事中,凿石穿孔,插木为梯以攀援绝壁的孟良梯。

瞿塘峡,有着中国古代最辉煌工程之一的古栈道。三峡沿江栈道中,瞿塘峡栈道这段最壮观最艰险,大部分开凿在人烟稀少、峡谷幽深的赤甲山峭壁上。瞿塘峡的古栈道大多在三峡大坝蓄水后被淹没,如今只见残留很少的古栈道痕迹,也已被封闭不让行走。

在长江北岸黄褐色的岩壁上,还会观察到几处断崖裂缝,岩缝水下曾有物酷似“风箱”,所以这段峡谷被称为风箱峡。后被三位采药人进入岩缝中揭开了这“风箱”之谜,原来它们是古代的悬棺。悬棺葬是古代一种葬俗,三峡地区巴人认为死者葬得越高越能在天国享受幸福,后人认为将死者葬得越高,越能体现孝道。至于这些重达几百斤的悬棺在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情况下,怎样搁置到悬崖绝壁上去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瞿塘峡南岸小山巅上有座兀立的巨石,形若一头巨大的犀牛侧头西望月亮,被取景称为"犀牛望月"。犀牛望月下游,是瞿塘峡内最大险滩——黑石滩。这些都是游船行至此处导游们必引游客观赏的打卡地。

瞿塘峡的终点,名叫大溪镇。在大溪与长江汇合处是有年历史的“大溪文化”古人类遗址。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原来的整个大溪镇已经永沉江底,新的大溪镇已在不远处南岸的江边建成。

夔门天下雄,正是因为瞿塘峡的独特壮美,所以才被选作人民币的背景图案,被人们所熟知所向望,有时间就来三峡走一走,领略无数诗人笔下这瞿塘峡的壮美吧。

#山野觅清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