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化学选择题,相比于后面的主观题来说,更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今年河北中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化学选择题。
第1题属送分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很显然,四个选项中只有鸡蛋富含蛋白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的白菜、D选项的苹果均富含维生素,C选项的大米富含糖类物质。
第2题考查大家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细节步骤的正误判断。显然,B选项中的实验操作方法存在明显错误,因为实验所需要的石灰石属坚硬固体,这样操作极易把试管底部砸漏,导致后续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B选项操作方法不正确,此题选B。
正确的做法应为先把试管横向放置,再用纸筒卷着石灰石把石灰石横向插入送到试管底部,再缓慢地把试管竖起来,并拿走纸筒。其余三个选项的操作方法均正确。
第3题也是一道简单题,要求考生选出错误的一项来。很明显,C选项说法不正确,因为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此题选C。
有些考生容易错选B。要知道,空气中确实含有稀有气体,只是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含量太少了。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因此排除B。
第4题考查大家对化学用语的严谨性。很明显,D选项的说法存在明显错误,正确的说法应是“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存在9个氧原子”,而不是氧分子,因此此题选D。
此外,氧分子对于绿原酸来说,是另一种物质。由此大家可记住,凡是“一种物质中存在另一种物质”的说法,均为不正确说法。
第5题看似新颖甚至有些绕弯,但是始终离不开大家在教材课题中所学的知识。
对于图片中的这个反应式,既然图片中已经给出了每个小球所代表的元素种类,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个反应式以及相关提示信息,把这个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并对其进行配平),这个方程式为
(配平过程中可把二氧化碳
的系数定位1来进行配平)。
这样一来,后面的解答、思考步骤就会变得清晰了很多。对A选项来说,乙属于单质,化合价为0,而丁属于化合物,因此其中的氢元素化合价并不为0,所以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并不相同,A选项错误;由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反应比应为1:4,因此B选项错误。对C选项来说,丁物质为水,在电解后可生成氧气,因此C选项的说法正确,此题选C正确。
很多考生在此题错选了D选项,认为D选项“似乎正确”。确实,上面的反应式中,甲、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但是D选项所说的是“质量比”,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细心审题。要知道,二氧化碳、甲烷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相同分子个数情况下的质量也会不同。因此D选项错误,排除D选项。
第6题同样考查化学实验的相关细节知识,选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项来。很显然,大家曾在“还原反应”这一部分学过,氢气、CO都能够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还原CuO,因此氢气一定能够与CuO发生反应,所以用C选项中的方法除掉氢气中的CO并不合理。此题选择C。
对于A来说,二氧化锰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会有气泡生成,而二氧化锰并不能导致水分解,因此A选项能够达成实验目的,排除A选项。对于B来说,NaOH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有蓝色沉淀生成,而氯化钠却没有此效果,因此B正确,排除B。
第7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考生一定要根据图像,把握好滴入稀硫酸溶液的各个过程。
对于A来说,此点的pH值为7,因此此时溶液为中性,即便存在酚酞溶液,整个溶液也仍然显无色,因此A不正确;对于B选项来说,P点溶液的pH值小于7,因此此时稀硫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此时溶液可以与纯碱(碳酸钠)发生反应,因此B选项正确,此题选B。
对C选项来说,M到N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不断接近7,因此溶液的碱性在不断减弱,C选项的说法并不正确;而D选项的说法过于以偏概全,要知道,只有M到N的过程中才不断产生出硫酸钠,而N到P的这个过程中,由于氢氧化钠已反应完毕(耗尽),因此N到P的过程无法持续产生硫酸钠,因此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第8题考查“化学与环保”相关知识应用。很明显,ABC选项均能体现低碳、环保理念。而对于D选项来说,增高烟囱的高度并不能达到“减排”效果,污染气体排放量仍未减少,因此D选项并不能改善空气质量。此题选D选项。
第9题考查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分。对于此类题,大家要把握住“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个判断标准。
很显然,A选项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只有A选项属于物理变化,此题选A。其余三个选项均发生化学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
第10题考查“化学与安全”相关知识应用。很显然,A选项的做法符合安全规范,毕竟加油站的能源燃料、面粉厂的面粉均属于易燃有机物,因此需要格外采取“禁烟火措施”,因此此题选A。
对于B来说,“立刻开窗户通风”的做法只能从外界引入大量氧气,此做法反倒对室内的着火位置起到了“助燃作用”,因此B选项的做法非常不安全。
第12题考查大家对天平的使用方法规范。对于A选项来说,在称量药品前,天平的游码应放在最小刻度值处,哪怕在称量药品的过程中也未必能把游码调整到“最大刻度处”,因此A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B选项的说法正确,因为用镊子来夹取砝码,不会导致砝码生锈变质;换言之,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极易导致砝码表面因氧化变质而再导致天平称量不准确。所以,此题选B正确。
第13题考查化学物质的分类。对于A选项来说,蜡并没有固定熔点,因此蜡并不属于晶体范畴,A选项不正确;对于B来说,冰水是纯净物,均由水分子
构成,因此B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来说,金刚石的主要成分为C单质,而不是金属材料,因此D选项不正确。只有C选项对物质的分类是正确的。
第14题是一道理化综合题,要求大家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来,其中A、B均考查物理知识点(此题选A,不选C或D)。
对于C选项来说,图片中的两个对照组中只有“空气的潮湿程度”不同,因此生锈现象可充分说明“铁的生锈与水有关”,C选项的表述正确。
D选项的表述也正确,毕竟D选项体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既然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说明燃烧产物“水”中的氢元素来源于蜡烛(前面也提到了烧杯是干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