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1月9日电(谈媛)改革进入深水区,不仅要勇于破冰,还要让民生温度切实可感。1月7日,“改革激活力建设强省会”济南改革融媒行走进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探寻改革在济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释放的多彩动能。
科技蓝:产业升级的“市中魄力”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试点示范。如何深化推动能源互联网领域改革、探索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园区新模式?加快能源互联、实现“双碳”目标,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展厅
走进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双碳”、能源互联等科技赋能和改革魄力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起步区覆盖周边城区约15平方公里,已建成平台载体10余个,落户“国电系”等能源企业30余家,涵盖能源电力行业监管、设备制造、人才培训、高端科研、电力金融等全产业链条。
山东综合能源服务中心
据介绍,作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市中区目前已形成以望岳路和二环南路为主轴、覆盖周边城区约15平方公里的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建成鲁能·低碳科创产业园等平台载体10余个,落户“国电系”等能源企业30余家,涵盖能源电力行业监管、设备制造、人才培训、高端科研、电力金融等全产业链条。
注重做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篇文章,重点引入数字经济企业和平台,全域布局数字经济产业。“我们将发挥能源总部企业集聚优势,加速能源互联网产业与实体经济共融互促,打造济南市能源企业总部发展的制高点和山东新能源产业升级的策源地。”市中区副区长刘松说。
“双碳”新时代下的济南数字产业新动能未来可期。目前,济南已经牵头成立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战略联盟,未来有望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近千家,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活力红:“网红村”的“三变”密码
从九沟十岭二十坡的穷村到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以上,从市级贫困村到山东省文明村、国家级森林村居,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三变”改革蹚出了乡村振兴新路子。
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
自章丘区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石子口村抢抓机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人才引进、农旅、土地流转等方面,领跑“三变”改革。针对石子口的空间、业态和地域特色,村里以“村庄景区化、景区经济化”为理念,开展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村民自愿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享受股份权利,激活了生态资源、资金和人才的内生动力。
年12月,石子口村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第二批全省景区化村庄,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幸福金:“石匠村”的生态画卷
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景色宜人,充满了新农村的活力与魅力,济南农业农村集成改革在这里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眼前的芦南村,山上郁郁葱葱,山间波光粼粼,幸福洋溢在居民的脸上,到处都是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如果不是那些村里党史馆里的老照片,大家很难想象,曾经的芦南村,土地贫瘠,村民靠山吃山,采石场和石灰窑几乎把山都掏空,生态破坏殆尽。
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
乡村振兴,动力在改革。芦南村抢抓历城区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机遇,大胆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党支部引领、改革创新驱动,做好党建、山水、土地“三篇文章”,启动土地流转、产权制度、城乡融合“三次改革”,村民搬进了楼房,成了村里的股民,原来的秃山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康养田园”。如今的芦南村,早已从过去有名的自然灾害村、最穷的村,蝶变成为固定资产超4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的文明村、富裕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无公害蔬菜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
改革永无止境。“改革激活力建设强省会”济南改革融媒行活动落下了帷幕,但济南各领域的改革创新脚步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