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肥”报春耕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周俊见习记者龚雅丽通讯员何国华
3月16日,娄底市娄星工业集中区湖南德施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刚生产的50余吨肥料快速装车,运往双峰县走马街镇,支持春耕生产。
德施普科技不仅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公司,还担负着娄底中心城区生活污泥的无害化处理,通过将生活污泥与农业废弃物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和杀菌增肥等程序,变废为宝,每年能产出4万余吨农用肥,年产值达万元以上。
“目前,我们的意向订单有4万多吨,急需交货吨。订单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公司总经理王韬介绍,“我们有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对植物在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吸收率上提高了近1倍,价格上每吨可节约成本元。”
企业产销两旺,然而在一个月前,却是截然不同的状态。
受疫情影响,德施普科技在生产中遇到诸多困难。涉农企业资金回笼慢,年前的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没有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企业面临停产风险。王韬担心公司停产会导致全市生活污泥不断累积,成为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的重要载体,于是向娄星工业集中区求助。
园区迅速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帮扶计划,利用平台优势帮助企业筹资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2月4日,随着第一批原材料的安全抵达,企业逐渐恢复正常生产。
资金问题解决了,员工对于疫情期间生产依然存在恐慌心理。园区主要领导对企业的防疫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为企业配备联络员,负责防疫培训、物资调配和防疫措施落实,让员工安心工作。娄底市住建局加大对生活污泥处理的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道路铺洒生石灰,进出车辆彻底消毒,每天喷洒消毒水,还给我们配备了防护用具,确实让我们安心了很多。”肥料生产线员工谢展发放下了心理包袱。
走出困境,德施普科技首先想到的是回馈社会。王韬说:“产品供不应求,卖到外地价格更划算,但我们还是以最低的价格保障本地春耕生产。”在园区的支持下,德施普科技未雨绸缪,计划新增一条生产线,将产能扩大到8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