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秦陵博物院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科技考古》(Archaeometry)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在秦兵马俑上新发现了一种多用途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兵马俑制作中的填补、粘接,抹平等工艺中。
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秦陵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他们在陶俑的头冠部、胳膊处,包括陶马腹部、腿部的断裂处等很多部位,都发现过这种材料。此次最新研究发现为了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这种粘合剂似乎可以理解成一种万能胶功能的“腻子”,用于兵马俑的粘接、抹平、修补。“腻子”的成份,其实是用鸡蛋(准确的说是蛋清)、动物胶和陶粉混合做成的。我认为这一点也不稀奇,老祖宗就是这么牛B。
一、古代三合土除了使用石灰和土,有些还掺有糯米、蛋清、红糖、动物血、桐油、植物汁液、白矾等。二、书本上的穿草裙围篝火跳舞的,那是老外祖宗的经典形象。三、咱华夏老祖先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炼丹会炼金,这东西对咱老祖宗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儿。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公里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话说回来,那会就有鸡蛋了,那老祖宗们吃没吃上炒鸡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