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以前,安昌河能通航,绵阳所需的过冬木炭就是从北川、安州经水路运到绵阳,碳码头巷因而得名。当时,碳码头成了绵阳最壮丽的江段之一。彼时,碳码头巷十分繁华,码头、木船、茶馆、挑夫……那里曾被誉为绵阳“外滩”!
热闹碳码头曾是绵阳“外滩”
碳码头巷是富安百货和百盛中间的一条巷子,一边出口在安昌路,再绕着富安百货后面到涪城路是另一出口。《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碳码头巷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长米,宽3米,为土路。
“绵州通”汤毓良对碳码头巷印象深刻。上世纪40年代以前,安昌河能通航,绵阳所需的过冬木炭就从北川、安州经水路运到绵阳,碳码头巷因而得名。当时碳码头成了绵阳最壮丽的江段之一,碳码头巷十分繁华,码头、木船、茶馆、挑夫……那里曾被誉为绵阳“外滩”!
汤毓良形容,曾经的碳码头是一个凸出的四方形平台,靠水一侧有石桩,方便固定船只。那时候从北川、安州运来碳码头的多是木冈炭,因无烟、发热量高、燃烧时间也更长,是许多绵阳人用来取暖的主要原材料。碳码头巷的大杆秤也让汤毓良记忆犹新,码头上有悬挂的公用大杆秤,和普通的杆秤一样,一边用竹筐装好,一边是巨大的秤砣。
和其他渡口一样,碳码头聚集了许多船工、挑夫,碳码头巷的茶馆就这样热闹起来了。闲时,客商、纤夫、匠人等都喜欢坐茶馆,碳码头巷茶馆便宜,一张方桌、一把竹椅、瓷杯粗茶,在老虎灶上吱吱儿冒着热气的铁壶,绵阳人便能从早喝到晚。和其他渡口不同,北川、安州离绵阳近,因为碳码头不像北河渡口那样有河堤可以搭棚,为省下住旅馆的钱,船工们大多会连夜赶回家。来碳码头买木炭的多是批发商,茶馆不仅成了休息场所,也成了商人们交易的场所。
双桥买炭一进一出热闹非凡
碳码头的木炭大多不零售,附近的老绵阳人会选择到就近的碳码头双桥市场买炭。《绵阳市城乡建设志》中对双桥有详细的描述:原长兴街口跨涪翁堰通向西河农贸市场、钢改厂、伍家石灰窑的大石平桥。桥宽5米、长6.8米。沟下游流经碳码头入安昌河。年10月,市房产公司拓建原长兴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双桥附近修建综合楼,将涪翁堰沟拱成涵洞45米,并拆除了双桥。原位置在今人民公园广场南侧门通道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综合楼大院相接处。
双桥市场十分有意思,“顾名思义,双桥就是两座桥,人们去双桥市场约定俗成的,一座桥进一座桥出。当然,这个也是因为单向流通的人太多,想逆行都没办法。”汤毓良回忆,双桥市场十分热闹,蔬菜肉类、粮食、家畜、木柴等等都能在这里买到。当然也就包括了碳码头不零售的炭。
烧炭取暖绵阳人寒冬的温暖记忆
老式的烤火盆以生铁铸就,圆形,状如钹,带有盆沿,便于架放在木制框架上;使用的燃料,是人工烧成的木炭,材质为青木冈一类不易烧透,又称为木冈炭。由于已经烧制过,放在烤火盆内基本没有烟气,燃烧时无碍呼吸。每到初冬,有的家庭会选择到碳码头附近购入木冈炭,也有小贩挑着两筐炭沿街叫卖,女人们跟他讨价还价,囤积一些木冈炭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
入冬以后,一家人便围着烤火盆取暖。有些人家还会在火盆上架一个竹编圆罩,冬季衣物不易晾干,放在上面烘烤再合适不过。
绵阳的冬季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却也寒气逼人威力不容小觑,到了夜间尤其凛冽。除了火盆,为了取暖,人们想出来各种取暖方式。
绵阳人爱喝茶,旧时贫穷的茶客一早就去坐茶馆,那里不仅免费提供热水洗脸,还因为老虎灶就设在大门口,既能吸收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从门口吹入的冷风足以隔断寒气。居民则在家燃起烤火盆,舍不得白白烧煤,总要在烤火盆上做饭炖汤,或是烧开水。
“老年人怕冷,出门就带个烘炉儿。”汤毓良说,小巧的烘炉其实是缩微后的烤火盆,便于随身携带。有钱人家为铜制,一般百
姓家为铁制,菜篮子大小。里边放木冈炭,以前人们外出怕冷,就把烘炉拎在手上,随时供暖。有些特别精致的,甚至可以放在女眷的衣袖中。清代诗人张劭曾作诗赞之:“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热水壶发明时间至少已有数百年,这一点,可从明代诗人瞿佑的诗作中得以佐证。他的诗作中写道:“困倚蒲团罢煮汤,一团和气有商量。生来不作闲云雨,老去偏多热肺肠。”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于是就有热水壶的出现。它是以陶瓷或金属制作成的一种椭圆形扁水壶,入睡前装满热水,塞进被褥中暖脚。史料表述为:“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小时候跟姐姐妹妹在爷爷奶奶家睡觉,爷爷就早早的把注满热水的热水壶裹了一层毛巾被放在被窝,脚边上暖和极了。”赵曦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绵阳人依旧用着热水壶取暖,效果跟今天的电热毯比也不差。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取暖器、空调走进寻常百姓家,一些人家还安装了水暖设备,主妇们也不必在初冬考虑今年要囤的木冈炭。
碳码头没有炭如今依然是繁华商圈
翻看杨松林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碳码头巷照片,高耸的烟囱便是如今三鹏广场位置。走在今天的碳码头巷,这里已经很难和过去的碳码头联系在一起。一条接近90度的街巷,一边在百盛和富安百货中间,一边靠近三鹏广场。
如今的碳码头巷和木炭沾不上边,但在这里不变的是繁华和热闹。作为绵阳市中心地带活跃的商业区,周边的美食开了一家又一家,商场入驻的品牌更是一年比一年丰富。碳码头巷里还有不少小吃车,轮上换班时候,商场里穿着制服化好精致妆容的女导购员从后门出来,来不及吃饭就买一碗天蚕土豆或是一个手抓饼。小贩们做的回头客生意,味道自然不错。
百年时光,碳码头巷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