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中国诗词大会》日播了!
西安的街景与老尹菜园一角近几年来,因为诸多因素影响诗词大会的热度有所下降,节目的播放时间也曾一度错开了中央一台的春节黄金时段。但作为曾经最火爆的节目,诗词大会还拥有广大的收视群体,主要集中在学生层面,以及中小学生家长群体。
今年诗词大会的首播放在了春节期间“央一”的晚间新闻之后,之后播放时间便没了下文。我有很多参加过前六季诗词大会的诗友,我与一些诗友喜欢通过回放快进的方式只看答题与点评环节,基本上30分钟左右搞定一集。
昨晚九点多,我想看考古类节目,结果发现CCTV10正在播放本季诗词大会,于是放弃“直播”,快进回放第三场。本集是康震与杨雨老师点评,赛制发生了改变,增加了文物与体育项目题。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两道题的分析逻辑与创作背景。
第一题:选择题
诗句“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中的“兵”指什么?
A:兵器B:士兵
正确答案是A,兵器。本题中没有选手进行分析,康震老师进行了简单点评,引用杜甫的诗句“况复秦兵耐苦战”来说明秦国士兵为国作战、以及士兵间的合作精神。本题答案为兵器,所以康老师用“士兵”诗句来点评“兵器”诗有点脱离了本题立意。我觉得如果只引用一句诗点评,应该用与兵器相关的诗句点评。
如果我是场上选手或点评者,我会这样对“兵”进行分析与点评:
兵,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指兵器、兵械,二指士兵。甲,本诗指兵械铠甲。那么本诗中的“兵”或“甲兵”是指兵器,还是指士兵呢?这要分析本诗的前两段结构。本诗是《诗经·无衣》中的第三段,与前两段是对仗结构,同结构的词语词性相同。前两段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前两段中的戈矛、矛戟皆为兵器,所以第三段诗中的同结构词语“甲兵”与“兵”必为兵器。既然此“兵”为兵器。康震老师用杜甫《兵车行》中的“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评价“兵”就不合适了,秦兵是士兵。大诗人许浑的名句“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回”中的“秦兵”也是指士兵。
其实,含兵器“兵”的名句有很多。比如屈原名句“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与明朝沈明臣诗句“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麻不闻声。”两联诗中的“兵”都指短兵器。如果康老师引用这两联诗中的任何一联来点评兵器的“兵”就比较恰当了。
您说对吗?
本场中有多宫格找出诗句题,其中有两题是于谦的名句。
一题是从“纵、死、身、全、不、粉、香、侠、醉、闻、怕、骨”十二字中找出一句七言诗,答案是“粉骨碎身全不怕”。我认识的诗友钱敏没有答出来,挺遗憾的,钱敏应该背过此诗,场上有点小紧张。本诗句有两个版本,一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和全是同意字,两个版本都对,七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中有《石灰吟》,原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
另一题是从“愿、国、饱、生、暖、身、醒、报、醉、苍、但、俱”十二字中找出一句七言诗,答案是“但愿苍生俱饱暖”,是于谦创作的《咏煤炭》尾联。本句诗比《石灰吟》难度稍微深些。场上的小同学没有答出来,应该是没有背过此诗。节目中康震与杨雨老师都从人的奉献精神进行了点评(相关视频在文尾中)。《石灰吟》和《咏煤炭》是我最喜欢的两首诗,是立场鲜明的咏物诗。下面分享两诗的相关知识:
于谦,号节庵,杭州人,明朝著名诗人、名臣、大英雄,指挥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稳定了明朝江山。创作过《石灰吟》《咏煤炭》《春日感怀》《入京》《观书》等多篇耳熟能详、富有哲理的经典诗篇。
为什么于谦能成为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与政治家?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于谦的父亲(也有文章写是于谦的祖父)特别尊崇文天祥,每日将文天祥的灵位与祖先一起供奉。于谦出生前夕,文天祥托梦给于父:感谢于家多年的精诚供奉,愿意投胎到于家。第二天于谦诞生。于谦与文天祥都是忠精赫赫的大英雄,但于谦的结局更为悲惨。
公元年,明朝与蒙古瓦剌部爆发战争。在土木堡之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也先俘虏,明朝几十位高级官员牺牲。也先准备用明英宗要挟明政府,但明朝政府在于谦等人运筹下立朱祁玉为皇帝,即明代宗、景泰皇帝,此举稳定了民心与军心。于是也先率兵攻打北京,于谦运筹帷幄,以二线士兵打败蒙古精锐,赢得北京保卫战的最终胜利。不久后,也先发现明英宗失去利用价值,将朱祁镇送回北京,名誉上是“太上皇”,实则过上了软禁生活。而为大明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的于谦也因此注定了被冤杀的命运。
历史不能重演,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公元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送往东北,多年后宋钦宗给兄弟宋高宗赵构写信:只要让我回杭州,愿终生为布衣,永不从政。但赵桓(钦宗)到死都未能回到南宋。明英宗被俘期间,也是希望回到北京做布衣,并且最终实现了愿望。结局如何呢?
公元年正月,在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操纵下,朱祁镇复辟成功,明代宗被气死,于谦被冤杀。所以,于谦的命运比文天祥更悲惨。
如果于谦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相信他一定还会在国家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因为于谦、文天祥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视国家的命运高于一切,愿意为祖国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最后,与大家分享两首“于诗”的奇妙之处: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一作全)
本诗诗眼在尾联,通过拟人手法弘扬人的奉献(献身)精神。
本诗特色,工业概念诗。首联描述石灰的开采与制造过程,在为中小学生讲解本诗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下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开采与制造过程,使孩子在学习诗词中增加对社会生产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增加孩子对社会的认识。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咏煤炭》是我最喜欢的七律,没有之一。本诗除了立意高远,完全符合七律的各项要求。平仄、对仗都恰到好处。难能可贵的是,本诗包括了青铜器术语、矿产开采、金属冶炼、铸造等诸多行业知识概念,是工业企业文化建设、行业历史研究、普及学生社科知识中难得的经典诗篇,社会价值亟待挖掘。
首联:乌金是煤炭,而煤炭是挖掘出来的(凿开),蕴含巨大的能量,是古代热值最高的化石能源。在当今工业信息化时代,煤炭至今仍是应用最广的传给能源、一次能源、化石能源。
颔联:本联描述了煤炭燃烧放热的过程,也是炼铁、有色金属冶炼的熔炼过程,在现代冶炼或焦化行业中,还有一个焦化过程。煤炭只有燃烧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人亦是如此。
颈联:本联是铸造过程与言志,前半句是铸造,“鼎彝”等金属器物的铸造离开不煤炭的贡献,没有煤炭的自我牺牲精神,人们就不会拥有金属器物与金属工具。“鼎彝”是商周最重要的青铜器,亦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文物概念出来了)。本联下半句引出铁石都心存与煤炭相同的奉献精神,虽死犹荣。
尾联:本联是诗眼,诗人言志:人应该与煤炭一样,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社会有利,我们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
几点感受:
我与龙洋、康震、郦波、齐东方、金运昌、胡阿详等老师也算是“老朋友”了,参加过几位老师主持(或点评)的多档节目。央视节目一般都是事先录制的,录制过程中,如果选手发现赛题有歧议、或老师点评有歧议,我们一般会现场提出来,经专家组讨论、问题确凿无误,现场更改答题,需要的话可以进行补录,以提升节目质量。
大会录制过程是最宝贵的,有时老师们妙语连珠,点评精彩,选使我们收获巨大。但学术价值高的点评与互动交流,往往是屏幕前的观众看不到的,这是参加节目的最大价值所在。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辛苦付出!
龙洋为老尹题诗齐东方、张志清、金运昌张海鸥老师签字康震老师勉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