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古旧的颜色
零零星星的磨损
高高在上的位置
威严宏伟的气势
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
风华依旧
这说的正是屋檐上的岭南艺术
——灰塑
别看名称含有一个灰字,
其实是岭南古建筑中最色彩斑斓的构件。
它以铁丝为骨,
以草筋灰和纸筋灰等为肉,
以绚丽色彩为皮,
在屋脊上展露迷人风姿。
关于灰塑
灰塑,追根溯源可至唐代,是一种传统的雕塑艺术。除了塑于门额、屋脊、草尾等处,灰塑工艺还常常被运用于房屋建筑的边角连接处,将石灰覆于墙身并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或造型,化腐朽为神奇地掩盖上建造时无法抹平的建筑痕迹。
灰塑耐酸、耐碱、耐温且无需烧制,十分适宜岭南一带湿热的气候条件,故而灰塑工艺十分“接地气”,广泛应用于岭南地区的寺庙、祠堂、私人宅院等各类民间建筑之中。
灰塑的“接地气”不仅仅在于其应用于民间,更在于其取材于民间。灰塑在灰泥的炼制中加入稻草或是草纸等民间常用材料,制成“草筋灰”以及“纸筋灰”,并混入盐、红糖、糯米浆等民间常见食物,使其在增加黏性和吸水性的同时,发生钙化而愈加坚硬。正是这些民间常见材料混合所发生的钙化反应,才让灰塑虽经百年风雨却仍保留至今。
飞檐走壁的灰塑匠人——邵成村
我们常见的广东房顶装饰有陶塑和灰塑两种。陶塑是可以做好再跟建筑粘合,但是灰塑不可以。
灰雕则是需要师傅直接在建筑上制作,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所以每个灰塑师傅既是艺术家,又是爬墙侠。
邵成村从年开始做灰塑,从事这一行已近40年。他是灰塑技艺的传承人,既做灰塑的创作,也做灰塑的维护。
对邵成村来说,灰塑仿佛已经揉进了他的骨肉,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符号。无论烈日酷暑,还是风吹雨打,都可以在祠堂庙宇等古建中,找寻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风风雨雨中一路走来的邵成村,从不曾安于现状,至今仍然在“灰”的世界里不断摸索、刻苦钻研,让这门世代相传的工艺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历久弥新。他深信着,这门凝聚着无数前辈智慧和汗水的手艺,将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光发热,造福百姓苍生。
石灰加入柴米油盐,
竟然可以镇屋压瓦上百年,
在风吹雨打中屹立不倒。
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奥妙?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