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石灰吟诗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在十几岁读书时所作得一首诗,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写出了这首《石灰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诗歌赏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上窑烧制的过程,来说明石灰的特质。

石灰的原料是石灰岩,工人们开采石灰的时候,需要对它进行无数次地敲击。而这个千锤万凿的过程,一方面说,成为有用的石灰,需要经历磨炼。另一方面,指出石灰岩本身是非常坚硬,寓意坚强的品格。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后两句,写石灰即使化成粉末,也毫无畏惧、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精神,象征着有志之土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能从容不迫。

诗歌句句不离石灰,却又句句在谈论人的人格,一语双关,妙绝。诗人借石灰之口,以石灰的烧炼过程,来比喻自己,不怕烈火焚烧,只想能做清白有用之人,以身报国又有何妨?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成为品格高尚、有所作为的人,就需要经受一定的磨难,“梅花香自苦寒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休肤,空乏其身”。

长大后的于谦,是否做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年,于谦出生于浙江钱塘县太平里,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年,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年,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在地方上做官的时候,屡屡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的爱戴。

年,刚正不阿的于谦,得罪太监王振入狱。

当时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来都是两手空空,因此得罪了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说是抓错了人,把该抓起来的那个“于谦”和被关起来的于谦搞错了。

专权太监王振是什么人?

王振原为一个略通经书,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但是深感考取进士做官荣华富贵太难了,于是便自阉入宫。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王振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开始干涉朝政。年,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大肆揽权,并撤下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敕命铁牌,举朝称其为“翁父”。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怂使英宗集结二十万京营御驾亲征。大军离燕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戴英宗弟弟代宗即位,任兵部尚书。

年的土木堡之变后,兵部侍郎于谦拥戴英宗弟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年号景泰。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年也先释放英宗。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俨然有夺正之态,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年英宗复辟,于谦被处死

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盟,欲拥戴英宗复辟。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攻入紫禁城,占领东华门,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天顺。他们贬明代宗为郕王,并且处死于谦及大学士王文,史称夺门之变。年英宗驾崩,朱见深即位,为于谦平反。

于谦的其他诗作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咏煤炭》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入京》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平阳道中》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