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1日临沂地区费县朱田公社某村某大队,我的父亲在这个沂蒙山腹地出生了。
这里要说我的奶奶,她不识字是一位性格很刚烈的女子,身高有1.6米在她那个年代属于大高个,身体很壮实,用这个词形容女人很不好,但这就是事实。
奶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大姐,四个弟弟。听奶奶后来讲,爸爸和叔叔娶媳妇多亏了,我的舅姥爷,刚嫁到我们俩一年左右。因为爷爷家庭成分的原因,(老爷爷家52年被划为地主,都是乡里乡亲,家里被礼貌的“洗劫一空”)那时爷爷才7岁他还有两个哥哥。村里人都称呼“三哥”。
虽然家里很穷,但是那个年代只要是勤劳能干,不至于饿死,听爷爷讲吃饱还是有点困难。家里真正吃饱是78年以后的事情。
父亲刚出生没几个月,奶奶抱着还在襁褓里的父亲,去了村里会计家,想把父亲的出生年往前改5年。改成-年。理由也很简单,农村人的孩子想早点成家。
所以父亲身份证上是年出生。
年那年父亲6岁,农历的六月初六,我们哪里有农历六月初六吃羊肉的习惯,村里有人杀羊。
羊肉刚刚煮开,村里有钱人家那些盆围在那里分着羊肉,和父亲同龄的几个小孩嘴里啃着羊肋骨。
父亲在那里远远的看着。父亲后来说,哎,给他一根骨头又咋了。你让他看着,可怜人吧。母亲当时听了笑着说,我要是你我就不围跟(我就不过去看他们分羊肉的意思)父亲也笑着说,小孩不是小吗?不懂事。
一只狗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嘴里叼着羊骨头。
父亲追上那只狗,把骨头抢了过来。
拿回家,放到茶缸子,骨头蘸蘸水,舔一下……
我小时候父亲带我逛街,给我买糖葫芦总是多买几串,我记忆中她有好几次,把糖葫芦送给陌生的小孩子。
父亲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我认识许多人,都说自己小时候为啥不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悔了。父亲虽然一辈子都在打工,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没上过学,而感到后悔。用他自己话说自己确实学习不好,我都觉得当时自己笨,怨不得别人。
年,父亲那年17岁,他看见村里有的人去学车(卡车)父亲也想去,当时爷爷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不同意“不知道天有多高,”这是父亲当时得到的回复。这件事也是父亲后悔一辈子的事情,至今他还埋怨我爷爷为啥不同意他去学车。
同年父亲17岁和同村的一起去天津干活,父亲说在天津是修铁路,他具体的工作是搬枕木。
从年开始奶奶就开始帮父亲物色对象,父亲那时相了好几个邻村的女孩子,不是父亲看不上她,就是她看不上父亲。
终于有一个和父亲年纪相仿,也互相看对眼的。
人家的意思是再等等,年龄太小。
年,爷爷奶奶开始盖房子,五间大瓦房,当时的房子是用,青石为主要材料,粘合剂是水泥。瓦、黄土、芦苇杆、熟石灰、木头。
用奶奶的话说,最愁人的是石头和木头。石头是爷爷找了石匠,石匠和爷爷在村里的东山上打了两个月。
最困难的是往家里运,从山上拉到家里有89里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上坡,有下坡。爷爷在推车,奶奶在前面拉车。下坡的时候,是奶奶在爷爷后面使劲拽着……就这样两个人,拉了两个多月。
石头还好说,最起码有地方去拉,木头去哪里拉?五间瓦房的木头是爷爷奶奶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的,村里最常见的杨木肯定不行,太软了。必须得是松木和槐木,大梁必须是槐木。
奶奶把这个困难给娘家人说后,四个舅姥爷,帮忙解决了木头用拖拉机送到了家里。
后来父亲说,每年农忙的时候,父亲总会推着脚车子(就是一种小推车)去帮准丈母娘干活。
年,父亲23岁,奶奶很着急,结果两家一见面,女方不同意了,嫌我父亲越长越丑,拒绝了。爷爷在家里着急睡不着觉。
奶奶当时也很急,托人找关系,才找到我母亲。两人也很快确认关系。这次奶奶没有拖延,他觉得父亲年纪大了,不能拖延彩礼可以商量。
年,父亲结婚,父亲24岁,母亲19岁。
年,我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