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窑村的车间主任

“那时从来没敢想过,生活能过得如此有底气、有盼头。”正在扶贫车间装盖碗茶的木耳镇多坝村石灰窑村民曹永忠感慨道。

曹永忠,常年单身一人,无儿无女。年,他因病不能劳动,被列为木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天,村干部到家里来找他。镇上成立了扶贫车间,问他要不要去试试。曹永忠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连忙答应。他成为第一批车间工人,担任产品配货员。经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曹永忠熟练掌握了岗位所需技能。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天早早就来到车间工作,整个人看起来也精神了很多。年3月,木耳镇借助博峪村、力赛村农(藏)家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机遇,抓住卓尼生产加工八宝盖碗茶产业空白的商机,扶持龙头企业成立了“山水木耳”扶贫车间,着力打造“一杯有文化的扶贫盖碗茶”,开始生产加工“山水木耳盖碗茶”,还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将产品推广到兰州、成都市场。目前,车间主要生产凸显卓尼藏传佛教文化、土司文化、觉乃民俗文化、洮砚文化、自然风光文化五大文化的八宝盖碗茶,以及藏八宝茶杯。据了解,年该车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带动贫困户户余人,为贫困村分红5.04万元,吸纳当地劳动力15人(其中贫困群众11人)。贫困户通过在车间务工纷纷脱贫。如今,曹永忠已经成为车间的老员工,并担任车间副主任,负责产品配送、车间日常管理和值班值守等工作,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现在生活很充实,精神状态也好了,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曹永忠说。(记者徐健通讯员魏都盖草)甘南日报官微声明

甘南日报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