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记忆绝命后卫师长牺牲地两家三线厂在此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m.39.net/pf/a_5971033.html

绝命后卫师长慷慨就义道县

年10月18日,陈树湘奉命移师于都,掩护中共军委两支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于都河。此后,率全师作为后卫部队开始参加长征。

10月下旬,在安息和古陂反击尾追的粤军第一军,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和大部队顺利通过信丰河。

11月25日,中革军委命令陈树湘率红34师担任全军总后卫,特别指出万一被截断,返回湖南发展游击战争。在延寿、岭秀一带节节抗击湘粤两省追敌,掩护大部队从道县与江华间安全渡过潇水。

11月30日,红34师与红八、红九军团,在灌阳水车会合后,紧接着在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率全师红军将士,同十几倍于己的敌军鏖战4天5夜。

12月1日下午,西进的军委纵队全部渡江之后,34师脱离军团建制直接由军委指挥,红34师接到了最后一个命令立即向湘江渡口转移,并且迅速渡江向东折返,从三面顶住强敌的攻势。当掩护到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渡过湘江时,34师所部已锐减到不足人,而且遭到空中敌机的轰炸,被敌阻截在湘江东岸。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率余部突出重围,沿湘江东岸北进。

12月初,根据中革军委电令,将余部分为两支队伍,向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转移。

12月,陈树湘率其中一部从江永桥头铺马山抢渡牯子江时,突遭江华县保安团伏击,腹部中弹负伤。强忍伤痛被战士抬至道县驷马桥后,又遭道县反动武装袭击。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毅然推开抬护的警卫战士,带伤与敌激战。最后,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押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红34师的全体官兵,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生命,这正是剧中弘扬和赞颂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所缺乏的。这也是该剧的精神内核和创作主旨。”——《绝命后卫师》总制片人苟鹏

(摘自百度百科-陈树湘)

小三线选址道县

道县,古称道州,历史上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其间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道县属南岭地区,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隐蔽性好,非常适合三线建设布局“山、散、洞”的原则。

年,湖南省国防工办一行人进入湘南道县的都庞岭地区,为即将开建的两家三线兵工厂选址。这两家三线企业分别为湖南跃进机械厂和湖南东升机械厂。

国营跃进机械厂,代号,主要生产迫击炮炮弹。该厂于年首先选定道县新车乡雷洞村与桐溪尾村交界位于都庞岭山脉头节峰下的黄吞岩。该岩洞为石灰石构造,因内部巨大、中间顶部空间有塌陷,不利于施工最终放弃。第二处为都庞岭山脚月岩林场中坪工区峡谷内,该处因地质构造复杂,需人工开挖大量坑道,最终也被放弃。从以上二地均选址都庞岭山脚可以看出,当时的军工工作者,忠实地执行了“靠山、分散、隐蔽、钻洞”的原则。几经勘探、选址,综合比较后,位于都庞岭北麓与广西交界距道县县城26公里的仙子脚镇(时为红岩区公所),省道S线南面一块万平方米的土地,被确定为跃进厂的建厂之地。跃进厂厂区位于道县西北部,潇水支流洑水河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厂区地处都庞岭北麓山脚丘岗山地,为砂页岩和灰岩溶蚀低山,呈叶脉状延伸。年8月跃进机械厂开始筹建,年即建成预备房,年9月,正式投产。

跃进厂所有车间厂房的建设,均按照三线军工企业的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因地制宜进行建设。车间厂房主跨柱、梁、屋架全用道县盛产的杉木作为构件,全部构件均为卯榫成型,大型屋面面板做沥青油毡防水层,清水外墙,混凝土地面。每个车间均有一栋长90米、宽30米跨度的大厂房。还有厂部办公楼、食堂、宿舍、化验室、医院、子弟学校、托儿所、招待所、电影院、篮球场等一应俱全。

国营东升机械厂,代号,主要生产迫击炮。该厂于年7月筹建,开始选址道县乐福堂乡一大型溶洞,因洞体内构造复杂,地下河水水面过宽、过深而放弃。最终定点县城西北部12公里的寿雁镇(原寿雁区公所)汪家村与上李家村之间,该处自然条件好,4座石灰石峰丛石山坐落在洑水河两岸,自然条件好,4座山体内均有呈多层有序分布的大型溶洞,最终此处被确定为东升厂建厂之地。符合三线建设“山、散、洞”的原则。东升厂距道县县城12公里,位于道县寿雁镇西北2.5公里,伏水河从厂区穿越而过,地形为石灰石峰丛地貌,该厂生活区位于一片丘岗山地,生产区均隐藏于石灰岩峰丛山洞中。

该厂车间厂房有三分之二建设在四座大小不一的石灰岩峰丛山体溶洞中,为了建设好厂房,对所有要利用的溶洞都做了预处理。年筹建,年正式投产,年外迁湘潭市。

跃进厂和东升厂从年开始组织实施建设,并持续建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可以堪称三线建设的典范,这两个军工企业在道县的存在对道县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整顿、提升,跃进厂和东升厂也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于年分别整体搬迁至冷水滩和湘潭市,企业原址移交地方政府。

跃进厂、东升厂、零陵纺织厂、道县糖厂、寿雁糖厂曾经是道县最著名的企业,这5家企业,曾经是道县最大的企业,为道县的工农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跃进厂和东升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在道县的一个缩影和见证,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和军工工业遗址,通过挖掘相关的文化内涵,利用军工生产留下的地下神秘坑道,完全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追忆三线遗址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份记忆,一起去重温三线军工厂的记忆,一起去追忆那些三线人在逆境下创立的三线精神。有多少人的青春年华在这里付出,两代人在这里演绎了多少的故事,如今,当年朝气勃勃的年轻人都已经两鬓斑白,甚至许多的人都永远都回不去了!

那时生活艰苦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那里没有夜总会,没有ktv、网吧,没有广场舞,吃吃饭,喝喝酒,打打纸牌,搓搓麻将,已经快乐无穷。闲时上山打猎,到河塘钓鱼、摘竹笋、捡蘑菇。夏天的午后到杨梅岭的小沟里游泳、钓螃蟹、摸鱼虾;秋天来到风景山上捡毛栗子,钻土匪洞;星期天骑上自行车,背上放磁带的录放机,瞒着家人,邀上女同学来一场远方的旅行;恋人们一到晚上就到灯光球场卿卿我我;一到冬天就到车间有洗不完的热水澡,一到夏天就到一车间路上纳凉睡通宵;更有放电影与周边农村小伙们打不完的架;红岩赶集是几天一次的盼望,到广西文市赶集算是出了一次大远门;永安关,古时湖南与广西交界的一重要的边塞关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男人们都懂的。那时的我们是单纯的,快乐的,开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房间可以不关门,端上碗到马路上蹲着吃!排着队等来水,偷偷摸摸烧电炉,想起会好笑;塘头村的古老大银杏树,杨梅岭的洞出“矿泉水”都让我们怀念;三车间深不可測的大岩洞让我们有无限的遐想;奶牛场上长眠的人们让我们身处再远也会偭怀!

每一处的地方都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看到这些图片熟悉又陌生,甚至都有一阵暖流会涌眼眶,曾经的岁月一去不返,曾经的辉煌,也一去不再,如今的遗址残垣断壁,荒草淒淒,藤蔓缠绕偌大的一个兵工厂就这样掩埋在荒草中,给我们留下不仅有感叹更有不可磨灭的印象,令我们终生难忘。

(图文资料源自网络编辑:龙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