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光明日报记者刘艳杰光明日报通讯员张德杰
“土层厚度平均1米,全是水库清淤的泥土,长庄稼肥着呢。”雨水过后,西六曲村村文书李永良一大早骑着电动三轮车来查看小麦墒情,“原来这一片区域全是石灰窑,多个,闲置了10多年,高低不平,杂草丛生,很是荒芜。”
山东青岛平度市古岘镇西六曲村地处丘陵地带,适合烧制石灰,今年58岁的李永良在石灰窑干了24年。年前因建材市场产品更替,占地近百亩的石灰窑逐渐关闭,成了工矿废弃地。
“石灰窑荒废后,十几米见方、二米多深的窑坑里,农业生产垃圾、碎石块、荒草逐渐堆积,不但影响村庄形象还存在安全隐患。”村党支部书记代涛接过话茬说。
多户的村庄,多户以烧窑为主业,废弃的窑坑如何利用,产业如何转型,成为代涛和村党支部要谋划的头等大事。
代涛决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听大伙儿的意见。可一坐下来,分歧就出现了,各家各户自己垫土埋窑坑费用不是个小数,投入大见效慢,还得把各自的看护房拆了,“都是叔侄、兄弟互相合作烧窑,一户不同意,好几户就不同意”。
怎么办?“党员干部带头。”窑坑填埋后的地块谁来耕种?“到下一轮土地延包前还有10多年,整治好之后的窑坑归原有户耕种。”这让所有烧窑户吃了定心丸。
经过村党员干部带头、请示上级部门支持,方案出来了——镇政府统一招标,结合村庄水库清淤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年一入夏,轰轰烈烈的土地整治工作在西六曲村开始了,10多辆工程车、挖掘机,在2个多月时间里填埋土方近6万立方米。窑坑填平了,连接水库的供水管道铺上了,一块块小梯田建好了。“当年秋末种上了小麦,土质好,又不缺水,第二年麦收亩产过千斤。”李永良高兴地说,庄户人拿着地最要紧,废窑坑变良田,地里有收成,谁不打心眼里欢喜?
土地综合整治在西六曲村实现了一举多得,西六曲村成了全市的转型样板。近几年,平度市先后投入近8亿元实施了16个镇(街道)、17万亩规模的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3万亩。
如今,转型后的西六曲村搞粮、果结合,发展起多个草莓大棚。这些半亩、一亩见方的小地块,一年种粮,一年培育草莓苗,轮茬耕作,长势都好着呢。
《光明日报》(年03月26日01版)